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归铅山正叔复用前韵和答之

标题包含
归铅山正叔复用前韵和答之
歛藏先用肃如秋,次第阳和遍九州。 岁月正缘闲里度,纷嚣那得静中游。 明知与点有真乐,未足希颜却自愁。 讽咏棹歌思九曲,与君重约泛扁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文蔚"的具体信息。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在公开资料中的出现频率较低,或者您提供的信息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位人物的信息(例如他的职业、年代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详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敛藏先在秋天里肃穆,接着阳光普照全中国。 在闲暇中度过岁月,怎么可能从喧嚣中找到宁静呢。 知道与点的乐趣真切存在,却又因未能达到颜回的境界而感到忧虑。 吟咏诗歌,想象那曲曲折折的河流,希望有一天能和你一起乘坐小舟畅游。
去完善
释义
1. "归铅山正叔复用前韵和答之":归铅山是指回到铅山,铅山是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的一个地方;正叔可能是指作者的朋友,姓名为“正叔”的人。这句诗整体的意思是,正叔使用之前同样的韵律来回应这首诗。 2. "歛藏先用肃如秋":收敛收藏首先需要像秋天一样严肃认真;肃如秋意味着秋天的肃杀之气,寓意慎重对待收获。 3. "次第阳和遍九州":接下来温暖和煦的阳光将遍布全国各地;阳和指的是阳光和煦的春天的意思。 4. "岁月正缘闲里度":在闲暇时光中度过岁月;正缘表示正经的,正式的,合法的。 5. "纷嚣那得静中游":纷扰喧嚣的世界怎么能在宁静中漫游呢? 6. "明知与点有真乐":明明知道和孔子的弟子曾点一起享受山水之乐;这里的"与点"是引用《论语·先进》中的故事,描述孔子和学生曾点谈论自己的理想。 7. "未足希颜却自愁":却不能像孔子那样成为道德楷模而感到忧愁;希颜是指孔子,因为他是儒家思想的典型代表,被誉为道德典范。 8. "讽咏棹歌思九曲":吟咏歌唱着描绘九曲溪的诗句;棹歌是一种船夫唱的歌谣。 9. "与君重约泛扁舟":与你再次约定一起乘坐小船游历;扁舟是小船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铅山生活的情景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首联以秋天的肃杀与宁静象征人生的收敛和深藏,接着描述了春天的阳光普照,象征着人生应经历各种际遇。颔联通过岁月在闲暇中度过、喧嚣无法在宁静中游历,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内心的宁静才能使人真正领略到生活的美好。颈联则表达了诗人虽然深知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真谛,但依然对生活不满,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尾联则是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希望再次与友人一起泛舟共赏山水之美。整首诗以风景为引子,隐含着诗人的深沉感慨和对生活的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归铅山正叔复用前韵和答之》,是宋代诗人陈文蔚所作。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前后,正值宋朝(960-1279年)时期。在这个时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词人辛弃疾、陆游等人也活跃于文坛,这是一个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陈文蔚是一位任职地方官吏的知识分子。他由于遭受了一些政治斗争的影响,辞去了在京城担任的职务,选择了回到家乡铅山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位名为“正叔”的朋友,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首诗就是他和正叔交往过程中的作品之一。 在那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存在着激烈的权力斗争,许多知识分子和官员都受到了波及。这使得一些有才华的人选择远离政治漩涡,投身于文化事业。陈文蔚就是这样一位选择了隐退的知识分子。他在铅山地区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学问,抒发胸臆。这首诗歌正是他们之间深厚友情的见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