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余方叔病中见寄

标题包含
和余方叔病中见寄
我亦病闭门,机闲了无触。 故人送诗来,绸缪写心曲。 胡乃稽报章,悼往牵服属。 天理循自然,非敢故羁束。 人生寿夭定,心要无愧恧。 逞欲千乘危,安分一瓢足。 范雎倾穰侯,郦寄卖吕禄。 何如北窗卧,酒熟巾自漉。 况有圣贤书,可洗昏花目。 一任岁月驶,流徙惊转瞩。 安知疾疢余,非以石攻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文蔚"的具体信息。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在公开资料中的出现频率较低,或者您提供的信息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位人物的信息(例如他的职业、年代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详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也因生病而闭门不出,闲暇时没有触碰琐事。 老朋友寄来诗歌,用文字表达内心的缠绵之情。 为什么还要关心文章,悼念过去牵连亲缘? 天地间自有常理,不敢故意束缚。 人生的寿命是注定好的,内心要无愧于天地。 放纵欲望会遭遇危险,安定本分则有一瓢饮之足。 就像范雎击败穰侯,郦寄出卖吕禄。 不如在北窗下躺着,等酒熟后用头巾过滤。 何况还有圣贤的书籍,可以洗净眼中的昏花。 任凭岁月流逝,在迁徙中令人惊讶地回视。 怎么知道疾病痊愈后,不是磨砺我的石头呢?
去完善
释义
1. 闭门:指足不出户,形容隐居或谢绝社交。 2. 机闲:指心无所动,心境平静。 3. 无触:指没有触动心灵的事物。 4. 故人:旧交,老朋友。 5. 绸缪:紧密缠绕;这里指深入探讨。 6. 心曲:内心深处。 7. 胡乃:为何如此。 8. 稽报章:审核诗文。 9. 悼往:追悼过去。 10. 牵服属:指牵挂亲戚朋友。 11. 天理:自然界和人世的道理。 12. 非敢故羁束:不敢故意束缚自己。 13. 寿夭定:寿命长短早已注定。 14. 愧恧:惭愧。 15. 逞欲:放纵欲望。 16. 安分:安于本分。 17. 一瓢足:《论语·雍也》载,孔子曾称赞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里借以表示生活清苦却心境平和。 18. 范雎倾穰侯:《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国相国魏冉,封于穰,号为穰侯。他专权擅政,后被范雎排挤掉。这里借以表明权力斗争的险恶。 19. 郦寄卖吕禄:《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后的侄子吕禄曾担任汉初的赵王,后被郦寄出卖。这里借以表明朋友之间的背叛。 20. 北窗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植杖而耘耔,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21. 巾自漉:用头巾过滤酒中的渣滓。 22. 昏花目:视力模糊的眼睛。 23. 流徙:流离迁徙。 24. 转瞩:转眼之间。
去完善
赏析
《和余方叔病中见寄》是南宋诗人陈文蔚的一首酬唱诗。诗人在病中收到了朋友余方叔的慰问诗,心生感慨,于是回赠此诗。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活的达观态度。 首联“我亦病闭门,机闲了无触”描述了诗人病中的状态。“闭门”表现了诗人因病而暂时远离尘世的超脱心境。同时,诗人强调“机闲了无触”,意味着尽管身处病痛之中,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从容。 颔联“故人送诗来,绸缪写心曲”传达了诗人收到友人关心时的喜悦之情。通过“故人”一词,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紧接着,诗人用“绸缪写心曲”表达了对方寄来的诗句的深度理解,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共鸣。 颈联“胡乃稽报章,悼往牵服属”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死、命运的思考。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诗人传达出珍惜生命、顺应自然的思想。这里的“稽报章”是指回信之事,而“悼往”则是对过去的缅怀。 接下来的两句:“天理循自然,非敢故羁束。”表达了诗人坚持自然法则,不追求功名,安分守己的人生态度。 在尾联“安知疾疢余,非以石攻玉”中,诗人以石攻玉为喻,暗示自己虽然遭遇疾病,但仍然坚定信念,努力磨砺自己的品性和才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余方叔病中见寄》是南宋诗人陈文蔚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在这一年中,陈文蔚因战乱与家庭变故而病倒在床,期间收到了友人余方叔的慰问信,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唱和诗作为回信。 当时正处于南宋晚期,金兵不断侵扰北方边境,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表现出了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陈衍蔚本人也是一个关注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爱国情操的文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忧。 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自己的病榻生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乱中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陈文蔚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国家动荡和个人苦难时所表现出的坚韧精神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