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望访徐子颜
近有平林远有山,先生无日不开颜。
杜门有味心千古,何用浮名落世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期周边绿荫环绕,远方山水连绵,每日闲暇时,脸上总是带着笑容。闭门自娱心中自有乐趣,何必去追逐那虚浮的名利呢?
去完善
释义
1. 近有平林远有山:"平林"指的是平原上的树林;"远有山"是指远处有山。整句意思是,在近处有平原上的树林,远处则可以看到山峰。这句话描绘出作者所处环境的美好景象。
2. 先生无日不开颜:"先生"在这里是对老师的尊称;"开颜"是表示心情愉悦的词语。整句意思是,老师每天都过得很愉快。这句表达了对徐子颜生活的关切和赞美。
3. 杜门有味心千古:"杜门"是指闭门不出,隐居家中的意思;"有味心千古"表达的是心中永恒的美好体验。整句意思是,尽管徐子颜选择隐居,但他在心灵深处仍然能感受到那些千年传承下来的美好事物。
4. 何用浮名落世间:"何用"表示不必需要;"浮名"指虚浮的名声;"落世间"指流传于世间。整句意思是,既然已经拥有了精神上的满足,那么又何必去追求那些虚浮的名声而让它流传于世间呢?这是作者对徐子颜的肯定与赞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友人徐子颜的场景和心情。首句“近有平林远有山”描述了诗人和友人所住的环境,既有近处的树林,又有远处的山峰,显示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第二句“先生无日不开颜”则是对友人的赞美,表现出友人每天都充满喜悦的心情。第三句“杜门有味心千古”是诗人对友人的理解,意味着友人虽然隐居不出,但心中却有千古之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后一句“何用浮名落世间”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慰,认为友人没有必要去追求那些虚浮的名声,因为真正的名声应该是在人们的心中。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友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三月望访徐子颜》,是由南宋诗人陈文蔚所作。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也就是南宋时期。
在这一年,诗人陈文蔚是湖北武昌的一位书生,他的生活清贫但充实,对学问的热爱使他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他在诗中的描绘和描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哲学。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的转折期,即南宋末年。当时政治腐败,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而南宋文人的使命感使他们对社会现象表现出深刻的关注,渴望建功立业、国泰民安。这一时期,文学创作上以辛弃疾、陆游等为代表,强调写实,抒发个人豪情壮志,表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月望访徐子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