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蒙斋赴召六首 其四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
惟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
如有一胜著,败乃以胜继。
巽当知衡权,是乃德之制。
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
愿言其吉凶,大辟天地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扶助弱者维护正义,体现的是天下的格局。
整治混乱拯救危难,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每一件事情都不应忽视,因为它可能影响兴衰更替。
即使是马援这样的郡守,也不应该忽视细节。
只有那些狡猾的大族和部落,才会无法无天。
何况身为官员和士人,更应该思考大的政治策略。
现在那些狡猾的大族和部落,比汉朝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尽管他们的根基仍然存在,却需要更严密的保护。
这就像下棋一样,如果输了,就全输了。
但只要有一次成功的举措,就能赢得胜利。
要想成功,就要懂得权衡利弊,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最后的结果总是难以预料,如同神机妙算的占卜师。
希望了解事情的吉凶祸福,让我们开拓天地。
去完善
释义
扶颠而持危:颠,倾倒;危,危险。指扶持倾覆的局势使国家稳定。
拨乱而存亡:拨,治理;乱,混乱;存,存在;亡,灭亡。意为国家要安定繁荣,必须治理混乱的局面,让人民安居乐业。
一司一事间:司,主管;事,事务。这里指的是小事一桩的意思,比喻这些都不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大事。
马援为郡守:马援,东汉开国名将之一,曾担任郡守一职;郡守,地方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这里用来举例说明即使是地方官也不应轻视繁琐的事务。
大姓黠羌:大姓,当地的大族豪门;黠羌,指狡猾的少数民族。此处意为对待豪门和狡猾的少数民族不能放任自流。
思大经济:经济,经邦济民,指治理国家的才能和智慧。要求公卿大臣们要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和能力。
末之难:末,末尾;难,困难。指最后的事情很难完成。
大辟天地闭:大辟,开辟;天地闭,指天地混沌,世界末日。这句意为愿意揭开世界的真相,了解天地的奥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他对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思考。诗中提及了扶颠持危、拨乱存亡等词汇,表明国家正处在关键的时刻,需要有大智慧和大勇气来治理。诗人认为,治理一个国家不仅仅是在具体的职位上完成琐碎的事务,更重要的是要有大的视野和策略。同时,诗人也指出,现在国家的形势比古代更为复杂,这就需要更加谨慎的处理各种事务。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待,以及对治理者的深深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蒙斋赴召六首 其四》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包恢在公元1258年左右创作的。此时正处于宋末元初时期,政局动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诗人包恢在此时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无奈,因此在这首诗中以送别友人为契机,表达了他对世事变幻、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