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朱汀守惠古风

标题包含
谢朱汀守惠古风
民何业于盐,由生在水国。 因之利其利,资生本无责。 未能损与之,尽绝岂为得。 后世与古异,以此命为脉。 如宽之一分,不禁之太迫。 上下亦相安,何至遽相阨。 柰何笼之尽,一线路亦塞。 乘以风气恶,遂至大作慝。 舟聚至数十,众聚动数百。 杀越人于货,祸烈恣惨刻。 谁谓在王畿,有此凶焰赫。 深为腹心忧,非但股肱厄。 圣上欲并生,犹未忍诛谪。 欲如渤海郡,但以安作则。 中外多贤良,选及仆罔测。 岂非老不死,可以贼击贼。 初非欲胜之,化诱尽筹划。 顽冥终不回,不免出兵革。 犹非杀为威,止欲就擒获。 竟未始血刃,献囚不献馘。 精别分死生,不失我心测。 或不以事观,浮言肆虚吓。 语穽险且危,闻者转相惑。 非望复非才,宜不见浮格。 成虎而铄金,莫辩只自默。 偶尔事幸成,不至大差忒。 免罪已逾分,何劳被恩泽。 感公成人美,古调鸣啧啧。 仆以瓦釜酬,自笑言哑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民众靠什么职业谋生呢?因为他们生长在水乡国度。 利用这份资源谋利,也是他们生活之本,自然无过。 不能既取之又给予它,完全断绝岂是为得之道。 当今社会与古代有所不同,生存条件已经发生变化。 只要能宽限一份,并非过于苛刻的要求。 上下都能相安无事,何至于相互为难。 然而现在受限制过多,即便一丝缝隙也堵塞了。 再加之恶劣的风气,导致了种种罪恶行径。 聚集在一起的船只多达数十,聚众多达数百。 害人谋财,祸患猖獗无比。 谁能想到皇城之内,竟然有这样的恐怖罪行。 我对此忧心忡忡,不仅仅为民众福祉。 陛下希望兼济天下,尚未能忍耐诛灭。 希望能如渤海郡一样,只是需要以安定为基础。 朝野内外有很多贤能之人,选拔官员应公平公正。 这样方能化解敌对情绪,以理智对付邪恶。 顽固冥顽不化的人始终不会回头,可能还会出动军队。 不过这并非要拿杀戮立威,只想捉拿归案。 最后也不会沾满鲜血,只捕获罪犯而不收取首级。 精确辨别生死,符合我的原则。 如果有人不从事实出发,大肆传播谣言,人们会更加迷惑。 不期望过高也不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这样就不会看见那些表面现象。 造谣之风愈演愈烈,我只能保持沉默。 如果事情偶然成功,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已经免责过分了,不需要再受到恩典。 感谢您成就了美好的事业,古老的旋律仍响彻耳边。 我用瓦罐来回报您的善意,自己却只能哑口无言。
去完善
释义
"民何业于盐,由生在水国":水国指沿海地区。 "因之利其利,资生本无责":利指利润;资生指谋取生活资料。 "未能损与之,尽绝岂为得": 古代对盐的专卖政策。 "后世与古异,以此命为脉":表示盐这种资源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 "如宽之一分,不禁之太迫":宽松的管制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上下亦相安,何至遽相阨":国泰民安,不致于瞬间变为困厄。 "柰何笼之尽,一线路亦塞":比喻利益的垄断导致正常的商业活动受阻。 "乘以风气恶,遂至大作慝": 风气恶化导致贪欲盛行。 "舟聚至数十,众聚动数百":形容盐商聚集的情况。 "杀越人于货,祸烈恣惨刻":描述盐商的贪婪和残暴。 "谁谓在王畿,有此凶焰赫":王畿指天子所在的区域。 "深为腹心忧,非但股肱厄":腹心指的是朝廷内部的问题;股肱指地方官员。 "圣上欲并生,犹未忍诛谪":皇帝想让人民共享利益,但又不能完全放弃盐专卖的政策。 "欲如渤海郡,但以安作则":渤海郡是个实行宽松政策的例子。 "中外多贤良,选及仆罔测":选拔贤良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式。 "岂非老不死,可以贼击贼":即使年老的官员也有用武之地,比如惩治罪犯。 "初非欲胜之,化诱尽筹划":表示采取温和的方式引导他们悔过自新。 "顽冥终不回,不免出兵革":实在没有办法时才动用武力。 "犹非杀为威,止欲就擒获":不是要用武力示威,只是想抓住他们。 "竟未始血刃,献囚不献馘":没流血就完成了抓捕。 "精别分死生,不失我心测":经过精确调查分清了是非。 "或不以事观,浮言肆虚吓":有人从不切实际的角度看待问题,夸大事实。 "语穽险且危,闻者转相惑":谣言让人心生恐惧。 "非望复非才,宜不见浮格":没有过分期望和才能的人不应该被流言所困扰。 "成虎而铄金,莫辩只自默":流言可以颠倒黑白。 "偶尔事幸成,不至大差忒":成功的次数很少,不能保证每次都成功。 "免罪已逾分,何劳被恩泽":已经超越了他们的期望,不需要再给予更多恩情。 "感公成人美,古调鸣啧啧":感念你的成就。 "仆以瓦釜酬,自笑言哑哑":我以拙劣的诗文回敬你。
去完善
赏析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盐政腐败、民众困苦的忧虑。首句讲述盐业的由来和民生息息相关。由于盐业对国家财政的影响巨大,统治者对盐税的控制非常严格。然而这种控制并没有真正造福人民,反而使得盐价居高不下,导致百姓疾苦。诗人认为,如今世道已经与古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人们对盐的需求成为了国家经济的命脉。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适度的宽松政策,而不是一味地严禁。但现实是,从官方到民间,都被盐利所困,导致矛盾激化。尤其是那些垄断盐业的大商人,他们为了追求利益,甚至不惜采取极端手段,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此深感忧虑,认为这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灾难。他渴望皇帝能够有所作为,拯救这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同时,他也坚信,只要选拔贤能之士,制定合理的政策,必定能够逐步解决问题。这首诗虽然看似是在讲述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但其实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朱汀守惠古风》是宋代诗人包恢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60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靖康之耻、宋室南渡等重大历史事件,国力相对衰弱,文人墨客们的情怀也因此受到影响。 包恢,字宏父,号宏斋,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曾历任地方官吏,关心民生疾苦,致力于国家治理。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包恢虽然身处高位,但依然关注民间疾苦,并尽力改革时政,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包恢与同时代的陆游、辛弃疾等人一样,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他们在诗文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关切,同时也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改革的渴望。这首《谢朱汀守惠古风》便是包恢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对他乡好友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