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端茶训子 其三
三日君诗当刮目,看来字字到云和。
从今喜入圣人手,孔杏坛中取瑟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的诗才令人刮目相看,每一字都如云彩般优美。从此您将成为圣人之手,在孔子讲学的杏坛中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去完善
释义
和:作诗所和之人。
端茶训子: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教育儿子的。
三日君诗当刮目: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表示短时间内的进步。
云和:古县名,位于浙江丽水市境内,以产琴瑟而著名。
圣人手:这里指孔子。
孔杏坛:杏坛是指孔子讲学的地方,杏坛中也常寓意孔子教化天下的作用。
取瑟歌:代指学习和欣赏高雅音乐。
去完善
赏析
《和端茶训子 其三》以“三日君诗当刮目”开篇,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诗人认为,经过三天的努力,诗歌创作应当得到他人的重视。接下来,诗人以“看来字字到云和”的描绘,展现出自己的诗歌如云朵般飘逸,如琴瑟般悠扬的美感。诗人还提到,从此之后,喜欢进入圣人之地,用诗歌展现自己的才华。最后一句“孔杏坛中取瑟歌”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孔子讲学的杏坛上,弹奏出美妙的诗歌乐章。整首诗歌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横溢,又传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衷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端茶训子 其三》是南宋诗人徐经孙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宁宗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至1224年),这一时期正值南宋末年,政治腐败、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在徐经孙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担任地方官员,对民间疾苦有较深的了解。在这首诗歌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民间百姓的艰辛生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担忧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益激烈。徐经孙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在面对这样的政治环境时,他选择了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