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九月送龙门课试士友
凉风九月菊花天,路近龙门自坦然。
胜友如云儒雅集,雄文丽藻灿连篇。
平时学问勤攻玉,圣世功名好着鞭。
黄屋临轩新策士,姓名一一听胪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九月的秋风伴随着菊花的香气,走在通往龙门的路上我感到自在和坦然。这里有许多才华横溢的朋友,我们一起分享知识和见解,用优美的文笔书写一篇篇璀璨的文章。我们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以期在盛世中获得荣誉和成就。终于,我们在皇帝的面前接受选拔,每一个名字都在等待被宣布。
去完善
释义
《丙寅九月送龙门课试士友》是一首描绘科举考试的诗。下面是该诗的注释:
1. 丙寅:干支纪年的一种方法,这里指的是特定的一年。
2. 九月:指农历九月份。
3. 菊花天:代指秋天,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
4. 龙门:比喻科举考试,源于唐代武则天时状元贾曾的两句诗“登龙门者鱼化龙”。
5. 儒雅集:指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
6. 雄文丽藻:形容文章写得雄壮华美。
7. 灿连篇:指文章写得连篇累牍,才华横溢。
8. 平时学问勤攻玉:劝勉士子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
9. 圣世功名好着鞭:寓意士子在圣明的时代应该努力争取功名。
10. 黄屋临轩:皇帝亲临考场。
11. 新策士:选拔新的策问之士。
12. 胪传:古代官员宣读皇帝的诏书或命令,这里表示选拔出来的士子名字将被公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秋高气爽时节的美好感受,以及对朋友间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其中“凉风九月菊花天”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在暗示这是一个美好的时刻,正是朋友们共同学习和进步的时机。接下来的诗句则是对朋友的赞美,他们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展现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此外,诗歌还表达了对科举考试的期待和信心,相信朋友们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国家做出贡献。整首诗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丙寅九月送龙门课试士友》是南宋诗人徐经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6年(丙寅年),正值南宋末年,距离靖康之耻已过去一百多年,但国家依然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此时北方金国对南宋的威胁依然存在,而国内政治局势也不稳定,宋理宗在位,史弥远专权,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在这一时期,诗人徐经孙身处困境,他的仕宦生涯颇为曲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为官,但他年轻时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他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能及第,直到晚年才勉强跻身仕途,任过一些闲散官职。尽管如此,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从未动摇。
在这首《丙寅九月送龙门课试士友》中,徐经孙以悲凉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考生们的关切和祝愿,希望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这一特殊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