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
江山风月,耳目声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造物之无尽藏,月白风清,有客有酒。
踞虎登龙,放舟中流。
听其所止而休焉。
归去来兮,昨非今是。
旧菊都荒,新松老矣。
吾年今已如此。
归去来兮,忘我忘世。
草木欣荣,幽人感此。
吾生行且休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然风光与声色之娱,无穷无尽。
如明月清风般丰盛的大自然,有友人在侧,美酒相伴。
既有威风八面的英勇豪杰,也有自在游弋的江湖侠客。
我们停下来休憩,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回望过去,现在才是真实的自己。
曾经的菊花已经荒芜,新种的松树也已老去。
我的年华也如同它们一样渐逝。
放下一切纷扰与尘世,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草木焕发生机,使我这个隐逸之人感慨不已。
此生或许已近尾声,但至少我们曾经拥有过。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江山风月:代指美好的景色和环境。
2. 耳目声色:比喻生活中各种感官所能感受到的美好事物。
3. 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形容大自然丰富的资源。
4. 月白风清:形容夜景明亮、清爽,适合饮酒作乐。
5. 踞虎登龙:指豪杰人物在酒宴上畅饮畅谈,气势豪迈。
6. 放舟中流:乘船在水中自由漂流,比喻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7. 归去来兮:表示诗人决定回归田园生活。
8. 昨非今是:指过去的错误现在已经改正。
9. 旧菊都荒,新松老矣:指家乡的老菊花已经枯萎,新的松树也已经长大。
10. 草木欣荣:指草木生长的茂盛景象。
11. 幽人感此:诗人感慨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12. 吾生行且休矣:我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去完善
赏析
《哨遍》是一首描绘江山风光、抒发生命感慨的词作。词人以雄浑的笔触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与丰富,并借此抒发人生感悟。
开头四句“江山风月,耳目声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揭示了自然界无尽的美丽与宝藏,为全词营造了一种开阔的视野。接下来一句“造物之无尽藏,月白风清”更强调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让人们在月夜清风中感受到它的美好。
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写出人生的无奈与感慨。"踞虎登龙,放舟中流"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面对这一切,作者选择了"听其所止而休焉",表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后半部分,词人通过对自身生活的反思,发出了"归去来兮,昨非今是"的感叹,表达出对过去生活的否定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通过描述"旧菊都荒,新松老矣"的景象,传达出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结尾部分,词人以"归去来兮,忘我忘世"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超脱心态,希望能在草木繁荣的生活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最后两句"吾生行且休矣"则是对这种理想生活状态的深深向往。
整首词在豪情万丈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深沉的人生思考,展现了词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人生观,读来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哨遍》是南宋词人徐经孙的一首名篇。这首词作于公元1259年,正值南宋晚期,国家积弱不振,外患频仍,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
徐经孙在当时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曾任国子祭酒、秘书少监等职,因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臣贾似道,被贬为郡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深感国家的危机,对朝廷的昏庸无能和腐朽堕落感到痛心疾首。
在这首词中,徐经孙以哨遍为题,通过对古代文人的怀念,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用“但使四方英伟,一堂偕老”来表达对贤能之士的渴望,希望这些人才能够为国家出谋划策,挽救民族的危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