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乙丑三月十二夜梦得家有园池乐寿康之句觉而足成效邵康节作首尾吟八首 其四

标题包含
乙丑三月十二夜梦得家有园池乐寿康之句觉而足成效邵康节作首尾吟八首 其四
家有园池乐寿康,抚存松菊未为荒。 斛租不及胡椒数,樊圃何如步障长。 静里谩看猿弄臂,闲中时听鹤鸣吭。 山林阴密宜藏拙,家有园池乐寿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里有个园林水池让人快乐长寿健康,照顾好松树和菊花也不至于荒芜。田租数量少得只能按胡椒粒来计数,樊篱菜园比不上长长的步障。静静观看猴子嬉戏,不时聆听仙鹤的鸣叫。在山林中隐蔽适宜谦虚自守,家里有个园林水池便使人快乐长寿健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乙丑: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年份,对应公元1205年。 2. 三月十二夜:农历三月十二日晚上。 3. 梦得:梦中得到。 4. 家:我家,诗人自己家的意思。 5. 园池:园林水池。 6. 乐寿康:享受长寿安康的快乐。 7. 抚存:照看保存。 8. 松菊:松树和菊花,这里象征长寿。 9. 为:表示被动,被...的状态。 10. 荒:荒废,荒芜。 11. 斛租:缴纳的地租,这里比喻收入。 12. 不及:不如,比不上。 13. 胡椒数:形容很少的量,胡椒在古代是贵重物品,这里用来夸张地形容收入少。 14. 樊圃:篱笆围起来的菜园,这里指诗人的家园。 15. 何如:与...相比如何,相当于“不如”。 16. 步障:古代贵族出游时用于遮挡风尘的长布,这里用来形容家园的范围。 17. 静里:安静的地方。 18. 谩看:随意观看。 19. 猿:猴子。 20. 弄臂:手臂相互纠缠玩耍。 21. 闲中:闲暇之时。 22. 鹤:丹顶鹤,长寿的象征。 23. 鸣吭:发出响亮的叫声。 24. 山林阴密:山林中树木茂盛,光线阴暗。 25. 宜:适合。 26. 藏拙:掩盖自己的不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乙丑三月十二夜梦得家有园池乐寿康之句觉而足成效邵康节作首尾吟八首 其四》是南宋诗人徐经孙的作品。诗人在梦中得到了灵感,创作出这首描绘家园美景的诗篇。 诗句“家有园池乐寿康”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家乡园林的热爱和喜悦之情。家园的宁静、和谐让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享受到了长寿安康的乐趣。 接下来的句子“抚存松菊未为荒”展示了诗人对家中松菊的关爱。松菊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也反映出诗人对家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斛租不及胡椒数,樊圃何如步障长”描述了家中的田园生活。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诗人却觉得这种简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步障间的园圃也显得格外美丽。 紧接着的“静里谩看猿弄臂,闲中时听鹤鸣吭”两句则描绘了家园中的宁静景象。诗人观察着猿猴嬉戏的场景,聆听着仙鹤的叫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最后一句“山林阴密宜藏拙”,诗人借山林的荫蔽,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隐居生活中逐渐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园深深的眷恋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使得读者也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乙丑三月十二夜梦得家有园池乐寿康之句觉而足成效邵康节作首尾吟八首 其四》是南宋文人徐经孙在乙丑年(公元1189年)所作的一首诗歌。当时正值南宋后期,政治腐败,外患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徐经孙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期望。 诗人徐经孙在此时正面临人生的中年阶段,生活较为稳定,家庭和睦。然而,作为文人,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对社会的混乱和政治的腐败深感忧虑。在这个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对社会的责任。 此外,徐经孙在诗中还引用了邵康节的诗句,表明他受到了邵康节的影响,并在创作中继承了邵康节的诗歌风格。这表明徐经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不仅在关注现实问题,还在努力继承和发展文学传统,为南宋后期的文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