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伴云樵唱
佛法生憎绮语,道人安用樵歌。
有时言外悟意,不觉山中烂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佛法厌恶华丽的言辞,修行之人无需依赖樵夫的歌谣。
有时候在语言之外领悟到真意,不知不觉在山中度过了一世时光。
去完善
释义
《题伴云樵唱》是一首宋诗,作者是徐经孙。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题:题目,指“伴云樵唱”这一主题。
2. 伴云:在云中相伴,形容高洁脱俗的意境。
3. 樵唱:砍柴人在山间唱歌,这里的歌声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佛法:佛教教义。
5. 生憎:很讨厌。
6. 绮语:华丽的言辞,这里可能带有讽刺意味。
7. 安用:为什么要这样。
8. 言外:言词之外,指诗歌中难以言传的意境。
9. 悟意:领悟其中的含义。
10. 不觉:不知不觉间。
11. 山中:山中的时光。
12. 烂柯:用王质观棋的故事比喻时间的流逝,这里的意思是诗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伴云樵唱”,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生活的向往。首句“佛法生憎绮语”表明诗人的立场:他不喜欢浮华绮丽的言辞,而是追求真实和朴素的生活态度。次句“道人安用樵歌”则进一步强调,即使是修道之人,也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而要关注内心的领悟与修炼。
接下来的两句“有时言外悟意,不觉山中烂柯”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言外之意中感悟生活的真谛,体会自然的恩赐,如同山中的砍柴者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种意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理解,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拥抱自然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伴云樵唱》是南宋诗人徐经孙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47年,即南宋理宗淳祐七年。当时,南宋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腐败,外患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一时期,徐经孙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吏部尚书、左丞相等要职,但因不满朝政的黑暗而辞职回乡。在归隐期间,他广泛结交文人墨客,结社赋诗,抒发自己的情怀。这首《题伴云樵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这首诗反映了徐经孙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在诗中以“伴云樵唱”为题,暗示了自己虽然身居山林,但心系国家的心情。同时,他也通过对民间歌舞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总的来说,《题伴云樵唱》是在南宋晚期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徐经孙通过借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间疾苦的关注。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