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临湘奉议孙敷山归田十咏 其一

标题包含
和临湘奉议孙敷山归田十咏 其一
仰止高风早赋归,晚生自恨不同时。 公如岭上孤松秀,我亦松间百尺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敬仰您的品德已久,希望能够尽早回归故里,可惜我出生的太晚,无法与您生活在同一时代。您就像山上的松树那样优秀独立,而我就像是松树间的丝带一样依附在您周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和: 指依唱和诗。和诗是古代文人墨客之间互相酬答的一种形式,通常由一人先写出原作,另一人则根据原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唱和。 2. 临湘: 即湖南岳阳,因地处洞庭湖之滨,有“水会三湘”之称,故又称“临湘”。 3. 奉议: 宋代官职名称,地位略高于承议郎,但低于中书舍人。 4. 孙敷山: 此处的“孙敷山”并非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诗人以之为代表的南宋时期的隐逸之士。 5. 高风: 形容高尚的品格或风度。此处借指孙敷山的隐逸之风。 6. 赋归: 指回归田园生活。这里是指孙敷山早年辞官回乡的情景。 7. 晚生: 诗人自称,表示对孙敷山的敬仰之情。 8. 时: 时间,时代。这里指的是与孙敷山同时代的人。 9. 岭上孤松: 比喻孙敷山的清高品性。 10. 松间百尺丝: 诗人自比为松树,表示自己虽然地位卑微,但仍然有着与孙敷山一样的傲骨。
去完善
赏析
首联“仰止高风早赋归,晚生自恨不同时”中,“仰止高风”表达出对孙敷山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自己未能与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遗憾。颔联“公如岭上孤松秀,我亦松间百尺丝”则将对方比作挺拔的孤松,而自己则比喻为松间依附其上的藤蔓,这既表示对对方的敬意,也隐含着希望自己能够受到他的提携与帮助的愿望。整体来看,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古人高尚品质的敬仰和对自身成长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临湘奉议孙敷山归田十咏 其一》是南宋诗人徐经孙在公元1257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个时期,正值宋蒙战争激烈之际,南宋朝廷面对北方强大的蒙古帝国,国力日益衰微。 徐经孙此际人生阅历丰富,他曾担任文官,也在战场上为国尽忠。因战局紧张,他深感国势日下,百姓疾苦,对世事有着深刻的体悟。这位文人志士在生活中体会到了战乱带来的艰辛,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民生困苦和田园生活的美好。因此,在与友人临湘奉议孙敷山共吟时,他以朴素而真挚的笔触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