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灞岸青门有弊庐,昨来闻道半丘墟。
陌头空送长安使,旧里无人可寄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灞桥边的破屋还在,但昨天听说已经变成废墟了。街头空空荡荡,只能目送着长安来的使者离去,家乡已经没有可以传递消息的人了。
去完善
释义
1. 灞岸: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的灞水之滨,为古代西安的门户,这里设有驿站,是文人墨客喜欢游览之地。
2. 青门:即秦门的变音,西汉时期的都城东门。
3. 弊庐:破旧的草屋。
4. 丘墟:荒地。
5. 陌头:指城外的道路边。
6. 长安:古代西安的别称,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7. 旧里:故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的送别的场景。开篇两句,“灞岸青门有弊庐,昨来闻道半丘墟”,描述了诗人所在的地点和周围的环境。灞岸和青门都是长安的地名,这两句诗意味着诗人正在这个地方观看一场别离的场景。第三、四句,“陌头空送长安使,旧里无人可寄书”,则揭示了这场别离的孤独与无奈。诗人看着那位即将离去的人,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无法倾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别》是唐代诗人刘商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780年至805年之间,正值唐德宗时期。在这个时期,唐朝政治腐朽,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刘商本人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曾任礼部郎中等职,却因性格刚直,不附权贵而遭到排挤,仕途不顺。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刘商创作了这首《送别》。诗中以落叶、流水等自然景象象征人生无常,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身处乱世,前途未卜的心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