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彦博为偷儿妄意作诗见贻次韵奉呈

标题包含
彦博为偷儿妄意作诗见贻次韵奉呈
士穷百不谐,所向辄墙壁。 堂堂百代师,往往遭削迹。 闾阎侮出胯,逆旅或争席。 虽然炯炯心,未易屈此膝。 闭门师唐虞,清风入吾室。 千古阅顷暂,八荒在几榻。 从教厌藜苋,笔端有冰雪。 出处云行天,得丧驹过隙。 元龙吾畏友,万卷破丘索。 抱耒耕莽苍,天民所先觉。 平生湖海气,脊梁硬如铁。 方其抵掌时,南山虎可缚。 向来三年淹,聊以六月息。 自予得此士,不作肝胆隔。 隠然当一面,坚垒雄屹屹。 偷儿妄窥瞰,不用苦笞掠。 与之尘生甑,定自惊失色。 不知破衣中,照人一尺玉。 开门恭执贽,政恐子不欲。 因成一笑粲,莫放百忧集。 子敬爱毡青,何如我酒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流谦(1072年-1128年),字无变,号澹轩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他出生于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市),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同乡。 李流谦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后来,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贫穷的士人在各种场合都难以与世俗和谐共处,经常遇到冷嘲热讽和排挤排斥。但伟大的导师们,也曾遭受无理的迫害。走下庙堂,街头巷尾的人们或许对他们不恭敬;在旅途中,有时候他们也会和别人争夺座位。尽管他们心如明镜,但也无法轻易屈服于这种世俗的压力。当他们关起门来,修身养性,清廉之风便会充盈内心世界。他们阅览历史,通透人生,让八荒之地尽在胸怀。用笔表达他们的冰雪聪明,不受藜蒿和苋菜的困扰。他们的人生犹如天空飘荡的云朵,得丧之间犹如白马过隙,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我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各自翻阅着万册书籍。就像怀抱农具耕种于苍茫大地,我们知道觉醒的天民应该具备的品质。拥有直挺如铁的脊梁和平日里波澜不惊的气度,有时候甚至能在交谈之中制服南山猛虎。有时遇到挫折而沉浸低迷长达三年之久,如今在这个六月得以喘息片刻。自从我遇到这位朋友,我们之间已经不再有任何隔阂。他的才华横溢,足以抵挡外部的各种攻击。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就算偶尔窥探一下,也不会有太多收获,因为他们害怕他明亮的眼光和坚韧的意志。即使他被生活弄得灰头土脸,内心却拥有一块洁净如玉的地方。如果有人想与他结交,要礼貌地打开心门,恐怕他还会有点担心呢。希望这只会让他笑逐颜开,而不会让他感到百忧在心。朋友,你喜欢那绿色的毡毯,哪比得上我这杯美酒呢?
去完善
释义
1. 彦博:诗人友人,名字不详。 2. 偷儿:这里是诗人戏称自己的友人,含有尊敬之意。 3. 妄意:随意,任意。 4. 见贻:赠送给我。 5.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律和字句写和诗。 6. 百代师:指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至圣”。 7. 削迹:指遭到陷害而失去地位。 8. 闾阎:泛指民间。 9. 侮出胯:指被人轻视。 10. 逆旅:旅店。 11. 争席:争夺座位,这里指争吵。 12. 炯炯心:明亮的心,指坚定的信念。 13. 屈此膝:指向别人低头屈服。 14. 唐虞:指尧舜时代,比喻理想的社会。 15. 清风:清廉的风尚。 16. 八荒:八方边远之地。 17. 藜苋:指粗劣的食物。 18. 元龙:三国时期的陈登,字元龙,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朋友。 19. 破丘索:形容读书多,学问广博。 20. 天民:顺应天命的人。 21. 湖海气:豪爽的气质。 22. 方其抵掌时:指与朋友谈论诗文的时候。 23. 南山虎:指难以对付的人。 24. 三年淹:指赋闲三年的生活。 25. 六月息:指短暂的休息。 26. 当一面:独当一面,指能承担重任。 27. 坚垒雄屹屹:指强大的实力。 28. 尘生甑:指家境贫寒。 29. 照人一尺玉:形容人才出众。 30. 执贽:拿着礼物去拜访。 31. 毡青:青色毛毡,这里指朋友的住所。 32. 酒绿:绿色的酒,这里指诗人的住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流谦写给他的一位朋友,彦博的。李流谦通过诗表达了对彦博才华和品格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自己清高自守、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首联“士穷百不谐,所向辄墙壁”,表达了士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孤独。接着,他用“百代师”、“闾阎侮出胯”等词句描绘了彦博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和社会对他的误解。然而,尽管身处逆境,彦博仍能坚守自己的信念,“未易屈此膝”。 颔联“闭门师唐虞,清风入吾室。千古阅顷暂,八荒在几榻”,表现了彦博在家中专心致志读书的精神风貌。他拒绝世俗的诱惑,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决心做一个像唐尧、虞舜那样贤明的君主。 颈联“从教厌藜苋,笔端有冰雪。出处云行天,得丧驹过隙”,是对彦博才情的赞扬。他的文采犹如冰雪般纯洁美好,而他的心境却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无常,如同浮云流水般顺其自然。 尾联“子敬爱毡青,何如我酒绿”,暗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李流谦以酒绿比喻自己豪放不羁的性格,同时期待彦博能够珍惜这份友谊,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整首诗气势恢宏,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李流谦的人格魅力和诗歌才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彦博为偷儿妄意作诗见贻次韵奉呈》出自宋代诗人李流谦之手。据史料记载,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北宋仁宗时期(1023年-1063年)。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流谦正经历着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原本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文人,但因科举失利,未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这使他陷入了人生的困境,既渴望实现自己的抱负,又无奈于现实的残酷。在这种心境下,他选择了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北宋仁宗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士人阶层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许多像李流谦一样的文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在科场上却屡屡受挫。这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寻找新的价值取向。 在这种背景下,李流谦开始关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物。他以偷儿为主题,通过对偷儿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他认为,偷儿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的贫富不均和科举制度的不公。因此,他呼吁人们关注这些问题,寻求改革之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