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元革叔无闷斋

标题包含
和元革叔无闷斋
家在涛江欲尽头,结茅宁为乐休休。 达人自得一经趣,游子空怀千岁忧。 坐对圣贤唯酒适,身凭形影以诗酬。 公今非遯元无闷,要把韦编续圣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周麟之"的相关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我的家就在滔滔江水将要结束的地方,搭建茅屋是我快乐的源泉。 明智的人能够自我寻找乐趣,流浪者则常常担忧千年之后的事情。 与圣人贤者相对而坐,唯有美酒才能让我感到舒适;身体依靠着影子,我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今你不应该避世隐居,毫无烦恼;你要把古籍继续研读下去,传承圣人的智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涛江:江涛,即江河波涛,此处可以理解为广大天地。 2. 结茅:指在茅屋居住,比喻简朴的生活。 3. 宁为乐休休:宁为,宁愿这样;乐休休,乐在其中,意为心满意足地享受生活。 4. 达人自得一经趣:达人,知识渊博的人;自得,自得其乐;一经趣,出自一本经书之中的乐趣。 5. 游子空怀千岁忧:游子,离家在外的人;空怀,空有忧虑;千岁忧,长久的忧虑。 6. 坐对圣贤唯酒适:坐对圣贤,面对先贤时;唯酒适,唯有美酒才能使人舒适。 7. 身凭形影以诗酬:凭,依靠;形影,自己的身影;以诗酬,用诗歌来表达感情。 8. 公今非遯元无闷:公,指元革叔;非遯,不再隐退;元无闷,原本来就没有烦闷。 9. 要把韦编续圣丘:把,用作介词;韦编,指古代书籍的竹简由牛皮绳穿连而成,此代指书籍;续圣丘,继续研究圣人之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寄托情志的志趣。首联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其结茅而居的生活状态。“家在涛江欲尽头”意味着诗人居住在僻静之地,与世隔绝;“结茅宁为乐休休”则传达出诗人安然自得的隐逸心态。 颔联借用“达人自得”和“游子空怀”对比表现出达观与忧虑两种人生态度。对于贤能之人来说,他们能够从内心求得一份宁静与快乐;而对于那些游历在外的人而言,虽然背井离乡,却仍然心怀千年忧患。 颈联描述了诗人的日常活动:闲暇时,他与古圣先贤对话,喝酒寻欢;夜深人静之时,他依靠诗篇聊以慰藉内心的孤独。 尾联则告诫人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和传承古代文化,如韦编三绝般,将前人的智慧发扬光大。整首诗歌展现出诗人豁达超然的心态以及对文化传承的热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元革叔无闷斋》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周麟之所作。据考证,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1179年,此时正是南宋时期。在这一年中,周麟之作为一名进士,曾在临安(今杭州)任职,并与当时的文坛名流多有交流。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因此,文人士大夫们得以专注于文学创作和交流。周麟之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诗坛上的一颗新星。他的诗歌作品受到当时文人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江南才子”。 然而,在这首《和元革叔无闷斋》中,周麟之并没有表达出对这种安逸生活的满足,而是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这是因为在当时,虽然南宋朝廷表面上太平盛世,但实际上金国对中原地区的侵略仍在继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周麟之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无法对此视而不见,因此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