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大夫胡公挽诗五首 其二
西帅乘迟日,趋庭正妙年。
飞书腾白羽,曳彩泛红莲。
晚伏追风骥,长嗟堕水鸢。
卷舒安义命,何恨及重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轻的主帅趁着明媚的阳光,走进庭院正当青春年华。信使手持白羽箭,如飞舞的彩霞和红莲。傍晚时分,他像追逐疾风的骏马,又像是突然跌落水中失意的鸢鸟。既然命运的起起落落已无法改变,那就让心中的忧虑随风而去,何必还要再遗憾那深重的痛苦呢?
去完善
释义
西帅: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这里指胡公。
乘迟日:意指胡公晚年才得到朝廷的重用。
趋庭:形容儿子聆听父亲教诲的场景,这里代指胡公教导其子。
飞书:传递书信。
腾白羽:指快马传递书信的速度。
曳彩泛红莲:形容书信的色彩鲜艳如同莲花一般。
晚伏:比喻胡公到晚年才得重用。
追风骥:疾驰的马,比喻贤能之士。
长嗟:长久的叹息。
堕水鸢:掉入水中的鸢鸟,比喻失去时机的人才。
卷舒:收拢或展开,指适应环境变化。
安义命:听从命运的安排。
重泉:地下的深泉,喻指死亡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胡公一生功绩的描述,表达了对其才学和品德的敬仰之情。首句“西帅乘迟日,趋庭正妙年”展现了胡公年轻时的风采,以骏马比喻他的才华横溢;次句“飞书腾白羽,曳彩泛红莲”描绘了胡公为国为民、一心向公的形象;接下来的“晚伏追风骥,长嗟堕水鸢”则刻画了他晚年时仍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最后一句“卷舒安义命,何恨及重泉”是对胡公一生的总结,体现了他人生的豁达与超脱,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整首诗赞美了胡公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致政大夫胡公挽诗五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周麟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65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
在这个时期,周麟之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直言敢谏,多次被贬谪。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风气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治局势复杂,民族矛盾激化。一方面,蒙古族的崛起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国内的封建统治者腐朽无能,民生疾苦。周麟之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这种状况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