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应庵和尚
眼大如环,头匾似扇。
从来不省己非,偏笑漳泉福建。
著实处用无七纵八横,脱空时曰有万化千变。
焚香稽首赞扬,也是神头鬼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眼大如环:形容眼睛非常大。环,圆形的东西,这里用来比喻眼睛的大小。
2. 头匾似扇:形容头型扁平,形状像扇子。匾,扁平的物体;扇,扇子。
3. 从来不省己非:从不反省自己的错误。省,反省;己非,自己的错误。
4. 偏笑漳泉福建:嘲笑漳州和泉州地区的人。漳泉,漳州和泉州的并称,位于今福建省南部;福建,福建省的简称。
5. 著实处用无七纵八横:在实际行动中不会杂乱无章。著实,确实地;七纵八横,形容杂乱无章。
6. 脱空时曰有万化千变:在谈论虚幻的事物时总是变化多端。脱空,脱离现实,指谈论虚幻的事物;万化千变,形容变化多端。
7. 焚香稽首赞扬:烧香磕头表示敬意和赞美。焚香,烧香;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8. 神头鬼面:形容神秘莫测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应庵和尚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他智慧、才情和独特性格的赞美。诗中比喻新奇,形象生动,充分展示了应庵和尚的个性特点。诗人认为,应庵和尚心胸宽广、才华横溢,从不反思自己的错误,却常常嘲笑那些拘泥于世俗偏见的人。他强调应庵和尚在实际生活中具有明确的原则和目标,而在空灵的时刻又展现出无穷无尽的智谋与变化。诗人最后以“焚香稽首赞扬,也是神头鬼面”两句收尾,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对这位僧人由衷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赞应庵和尚》是南宋诗人释咸杰创作的一首赞美诗,用以歌颂应庵和尚的德行和智慧。这首诗歌创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左右。
在南宋时期,佛教文化发展迅速,禅宗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应庵和尚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禅师,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释咸杰作为一位有影响的诗僧,对禅宗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他通过对应庵和尚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禅宗教义的认同和敬仰之情。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咸杰通过与应庵和尚的交往,体验到了禅宗修行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内心宁静。他在诗中将应庵和尚比作佛祖,赞美其智慧和德行,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信仰和对禅宗教义的热爱。这首诗歌不仅是对应庵和尚的赞美,也是对禅宗思想的宣扬,反映了南宋时期禅宗文化的繁荣景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