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径山茶汤会首求颂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径山茶汤会首求颂二首 其二
有智大丈夫,发心贵真实。 心真万法空,处处无踪迹。 所谓大空王,显不思议力。 况复念世间,来者正疲极。 一茶一汤功德香,普令信者从兹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咸杰,俗名张士诚,字国瑞,号诚王,元末明初人。他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与朱元璋、陈友谅并称为“元末三雄”。 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张士诚在泰州率众起义,自称“诚王”,建元“天佑”,史称“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有才识的勇敢男子,确立内心真实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内心纯真则世事如云消雾散,无处可寻其痕迹。 我们称颂为大虚空的王,彰显出无法言喻的力量。 更何况是关注这个世界的众生,他们疲惫至极。 一心奉行一碗茶水、一道菜汤的善行,就能散发令人敬重的香气,使信仰者由此得以进入佛法之门。
去完善
释义
1. 径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著名佛教圣地,曾建有径山寺等庙宇。 2. 茶汤会首:指举办茶汤会的召集人,茶汤是一种以茶待客的礼仪。 3. 有智大丈夫:意为智慧出众的男子汉。 4. 发心:佛教用语,意指立志、发意愿。 5. 万法空:佛教术语,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合和、无常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故称“空”。 6. 大空王:即佛的尊号之一,象征佛之境界,超越世俗知见,达到最高真理之境地。 7. 不思议力:表示佛法的力量超乎常理,不可思议。 8. 念世间:指思念世事,关心世间众生。 9. 来者:指前来参加茶汤会的众人。 10. 信者:信仰佛法的人。
去完善
赏析
《径山茶汤会首求颂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释咸杰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茶的赞美和对佛法的阐释,表达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和普度众生的慈悲胸怀。 首联“有智大丈夫,发心贵真实”,诗人强调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具备真实的发心,这里的“发心”指的是修行的初始之心,即我们要有一颗真诚、纯净的心去追求智慧和真理。诗人认为,只有具备了真实发心的智者,才能真正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颔联“心真万法空,处处无踪迹”,诗人继续阐述真实发心的境界。当我们的心达到真诚的境界时,便能体会到万物皆空的道理,即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没有永恒的实体。在这种境界下,我们便能洞察世事,理解生活中的种种无常。 颈联“所谓大空王,显不思议力”,诗人进一步揭示佛法的奥妙。“大空王”是对佛法的比喻,意为无边无际的虚空之王。在佛法的启示下,我们可以展现出不可思议的力量,即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力量。 尾联“况复念世间,来者正疲极。一茶一汤功德香,普令信者从兹入”,诗人感叹众生在世间挣扎,疲惫不堪。然而,只要给他们一杯茶、一碗汤这样的微小帮助,就能让他们感受到佛法的慈悲与温暖,从而愿意皈依佛门,走向解脱之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径山茶汤会首求颂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释咸杰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4年前后,即宋朝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佛教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禅宗成为了主流,许多文人墨客热衷于禅修和悟道。 释咸杰(1007-1086),俗姓朱,名仲华,字咸杰,号定照,谥号“无明”,浙江天台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僧,曾任天台崇岳寺住持、临安府治僧正等职。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咸杰已经在佛学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主张禅教合一,强调实修实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同一时期,宋朝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茶文化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径山茶宴等茶道活动盛行,成为文人士大夫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重要场所。此外,宋朝时期禅宗文化的兴盛也对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在创作诗歌时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