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赞
藕窍藏身,不形一缕。
掀播风云,泽徧大地。
彼其隠现大小之不同,终莫能逃乎应量之器。
明眼人前,可贱可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藕孔隐藏身体,不露一丝一毫。
掀起风波云涌,润泽广袤土地。
那些或大或小的隐现,始终无法逃避应对的工具。
在明白人面前,既可敬也可轻。
去完善
释义
1. 藕窍:这里指罗汉潜藏在世界中的地方。
2. 不形一缕:指罗汉虽然隐藏于世界中,但其形象和力量不可忽视。
3. 掀播:指罗汉通过发挥影响力来改变世界。
4. 风云:这里可以理解为世界局势或状况。
5. 泽徧:指罗汉的影响力普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6. 大地:这里指整个世界。
7. 彼其:指罗汉的隐现和大小状态。
8. 应量之器:这里指能够应对罗汉力量的工具。
9. 明眼人:指有智慧的人,了解罗汉的真谛和能力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大观所作的《罗汉赞》。首先,“藕窍藏身,不形一缕”描述了罗汉的形象和心境,如同在藕丝中隐藏的佛像,看似无形却流露出一股超凡脱俗的精神气。接着,“掀播风云,泽徧大地”则表现了罗汉修行深厚,影响深远,恩泽遍布人间世界。
然后,“彼其隠现大小之不同,终莫能逃乎应量之器”进一步刻画了罗汉的神通广大,他们无论是隐身还是现身,无论变化大小,始终都逃不过那洞察秋毫的法眼。最后,“明眼人前,可贱可贵”表达了罗汉在聪明才智之士面前的地位,既有尊重也有随意,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禅宗的无常、平等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汉赞》是唐代诗人释大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罗汉的形象和境界,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罗汉的赞美之情。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时期,大约在公元7世纪至9世纪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佛教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人生际遇:释大观,原名不详,是一位出家为僧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禅宗盛行的时代,禅宗强调内心觉悟,倡导禅宗修行。作为一位出家人,他可能经历过人生的起伏跌宕,体悟到世间的苦涩和无常,从而选择了出家为僧的道路。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信仰和对罗汉的赞美,展现了他的智慧和修行成果。
时代背景: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宗教都达到了高度繁荣。佛教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皇室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寺庙建设和僧侣数量都有所增加。同时,禅宗在唐朝中期开始流行,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派别。禅宗强调内心的觉悟和个人的修行,这与释大观的诗歌创作和修行理念相吻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