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太华
纷吾世网暇,灵岳展幽寻。
寥廊风尘远,杳冥川谷深。
山昏五里雾,日落二华阴。
疎峰起莲叶,危塞隐桃林。
何必东都外,此处可抽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繁忙世界中的闲暇时光里,我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
繁华世界的喧嚣已远离我,无尽的峡谷和山谷显得深远神秘。
雾气弥漫的五里之外,太阳正缓缓地落在两座山的背后。
稀疏的山峰如莲花叶般起伏,险要的地势隐藏着桃树丛生的树林。
其实,又何必一定要在东方的都市之外寻找归宿呢?这里就已经足够让我隐居安身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太华: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是我国五岳之一,海拔约2154米。
2. 纷吾:表示纷扰的世间。
3. 世网:指世俗的烦恼或纠缠。
4. 灵岳:对神仙居处的敬称,这里指华山。
5. 幽寻:探寻幽静之处,这里指游山玩水。
6. 寥廊:形容天空高远空旷。
7. 杳冥:形容山谷幽暗深远。
8. 五里雾:形容山中雾气缭绕的景象。
9. 二华阴:指华山的北峰和南峰,因东西分列如两山相对而得名。
10. 疏峰:指华山山峰分散而显得稀疏。
11. 莲叶:比喻山峰形状犹如莲叶。
12. 危塞:指险峻的山势。
13. 桃林:指华山的桃树众多。
14. 东都:指洛阳,是唐朝的陪都。
15. 抽簪:古人把脱帽解簪看作是辞官归隐的象征。
去完善
赏析
《行经太华》是一首描绘华山美景的诗。诗人孔德绍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华山的险峻与壮观。诗的开篇,诗人表达了在尘世中找到片刻宁静的渴望,以及对于探寻仙境的热切向往。接下来,他描述了华山的遥远、深邃,以及山间的浓雾和夕阳下的阴影。这些都是为了表现华山的高耸入云和神秘莫测。
然后,诗人具体描绘了华山的景致:稀疏的山峰就像莲花的花瓣,危险的关塞隐藏了桃花林的踪迹。这些景象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华山的美丽与宁静。最后,诗人指出,在东都之外的地方,人们同样可以找到这样的美景,不必再拘泥于繁华的城市生活。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行经太华》是隋朝诗人孔德绍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于公元618年左右,正值隋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争频发。孔德绍,字德绍,本姓李,隋末唐初文人,历任著作佐郎、谘议参军等职,后成为窦建德的文臣,曾参与编修《律令》等文献。
在这一时期,由于隋炀帝的奢侈暴政,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孔德绍身处乱世,深感民众疾苦,他的诗作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现实。在这首《行经太华》中,他描绘了战乱中的华北大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人民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