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岭遭洪水
地籁风声急,天津云色愁。
悠然万顷满,俄尔百川浮。
远似金堤溢,翻如碧海流。
惊涛遥起鹭,回岸不分牛。
徒知怀赵景,终是倦阳侯。
木梗诚无托,芦灰岂暇求。
思得乘槎便,萧然河汉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地上的风声急促,天津的云彩显得忧虑。
平静的水面瞬间充满广阔的田地,片刻之间,百川开始浮动。
远远望去,像是金色的堤坝在溢水,又像是碧绿的海洋在流动。
惊起的波涛让白鹭远离,岸边的回水让牛群分离。
只知道怀念故土的美景,最终却厌倦了这里的繁华。
我就像木头和草一样,无法找到寄托,哪里有时间去寻求更多呢?
如果能顺利登上天河,我将欣然畅游银河,尽享宁静。
去完善
释义
《王泽岭遭洪水》孔德绍的注释如下:
1. 地籁风声急:地籁,指地面上的风声;急,形容风很大。
2. 天津云色愁:天津,古代神话中的天阶,这里指天空;云色愁,形容天空中的乌云密布,显得十分忧愁。
3. 悠然万顷满:悠然,形容水面宽阔平静;万顷,形容水面广阔。
4. 俄尔百川浮:俄尔,突然之间;百川,众多河流。
5. 远似金堤溢:金堤,古代黄河边的堤坝;溢,河水溢出堤坝。
6. 翻如碧海流:翻,波浪翻滚;碧海,形容海水浩渺。
7. 惊涛遥起鹭:惊涛,汹涌的波涛;鹭,一种水鸟。
8. 回岸不分牛:回岸,回流的水;不分牛,形容水流湍急,连水牛都分辨不清。
9. 徒知怀赵景:徒知,只知道;怀,怀念;赵景,赵国的美景,这里代指故乡的美好风光。
10. 终是倦阳侯:阳侯,传说中的河神;终是,终究还是;倦,疲惫不堪。
11. 木梗诚无托:木梗,用木头制作的模型,比喻人生无常;无托,无法依靠。
12. 芦灰岂暇求:芦灰,芦荻燃烧后的灰烬;暇求,没有闲暇时间去寻求。
13. 思得乘槎便:思得,希望得到;乘槎,乘坐竹筏;便,方便。
14. 萧然河汉游:萧然,孤独的样子;河汉,银河,这里代指天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洪水泛滥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细致观察,生动地展现了洪水的猛烈与无情。从“地籁风声急,天津云色愁”开始,诗人就用风声、云色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紧接着,“悠然万顷满,俄尔百川浮”,写出洪水迅速蔓延的景象。接下来的诗句中,“金堤溢”和“碧海流”更具体地描绘了洪水的浩渺;而“惊涛遥起鹭,回岸不分牛”则展示了洪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诗人还通过典故表达了自己无法挽救灾情的无奈,进而对自然灾害感到惶恐和悲哀。最后两句“思得乘槎便,萧然河汉游”表达了诗人希望脱离现实的困扰,寻找心灵宁静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泽岭遭洪水》是孔德绍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公元589年至624年间的隋朝末至唐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孔德绍以其才情横溢的诗词作品而著名,尤其是描述自然景色的诗歌。然而,他生逢乱世,生活在隋朝末年动荡的社会环境下。
在此时期,中国社会政治格局复杂多变,战乱频仍。隋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困苦,加之自然灾害频发,民众疾苦无告。这一背景下,孔德绍的诗词风格呈现出关注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倾向。其中,《王泽岭遭洪水》这首诗通过描绘受灾现场,展示了民间疾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