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南禅和尚东迁灵岩

标题包含
送南禅和尚东迁灵岩
万方刹境一珠辉,稽首如空无所依。 汝浦共瞻云独往,灵岩遥伫锡东飞。 烟霞隠现青莲峙,龙象欢呼白拂挥。 多谢禅耆来访我,双林风月静相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国风光一颗明珠闪耀,低头如同天空般广阔无垠。你们共同在江畔仰望着孤独的云彩,灵岩山巅遥望锡山向东而去。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青莲花峰,龙象们欢呼着挥舞拂尘。非常感谢诸位禅师来访与我交流,在双林的风月和宁静中我们互相陪伴。
去完善
释义
1. 万方刹境:形容各处佛寺众多之地。 2. 珠辉:比喻佛教的光辉。 3. 稽首:佛教徒向佛像、尊长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 4. 如空:像天空一样广大无垠。 5. 汝浦:指代禅宗南岳怀让一系。 6. 云独往:指南禅和尚独自远行。 7. 灵岩:指灵岩山,位于苏州市木渎镇西北。 8. 伫锡东飞:比喻禅宗佛法的流传传播。 9. 烟霞:指风景之美。 10. 青莲峙:比喻灵岩山的美景。 11. 龙象:对僧人的敬称。 12. 白拂挥:形容僧人挥动拂尘的样子。 13. 多谢:表示感谢。 14. 禅耆:年老的僧人。 15. 双林:这里指苏州的双塔寺,是南禅分派的一座重要寺庙。 16. 月静相违:形容景物静谧,与人无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恬与南禅和尚的离别情景,以及二人对佛学修行、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诗人用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佛教禅宗的智慧和修为。以下是诗的赏析: 1. “万方刹境一珠辉”:诗人以“珠辉”比喻南禅和尚的高尚品质和他所弘扬的佛法智慧,暗示他的形象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照亮了四面八方、各个角落的佛门世界。 2. “稽首如空无所依”:诗人借“稽首”这一佛教术语,传达了人们面对菩萨时虔诚祈祷的景仰之情,又用“如空无所依”表达了内心那种不执着于外物、不受世俗束缚的精神境界。 3. “汝浦共瞻云独往,灵岩遥伫锡东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南禅和尚即将分别的情景。在“汝浦”这个地方,他们将共同仰望那片天空,看着云彩飘然而去;而“灵岩”则成了他们心中的象征,象征着他们各自要继续修习禅道的使命。 4. “烟霞隠现青莲峙,龙象欢呼白拂挥”:诗人以隐现的烟霞和青莲山为依托,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卷,表现出了禅宗追求的清静无为的境界。同时,通过“龙象”和“白拂”这两个佛教意象,传达了佛教信仰的庄重氛围。 5. “多谢禅耆来访我,双林风月静相违”:诗人表示感激南禅和尚的拜访,并希望今后在各自的修行道路上,继续交流禅宗思想。他提到“双林风月”,暗示他们的友谊将如同春风化雨一般,滋润彼此的心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送南禅和尚东迁灵岩》是陈恬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左右的宋朝初期。陈恬,字叔安,生卒年不详,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他少年时便有诗名,但因科举未能及第,一直未得功名。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内,作者陈恬经历了一段人生沉浮。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成功及第,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忧郁和惆怅。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反而更加专注于诗歌创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交往密切,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技巧和心得,从而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宋朝刚刚建立,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佛教在当时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都与佛门有缘。陈恬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南禅和尚东迁的场景,表达了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佛教的敬仰之情和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