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梦行
客行一夜秋风起,客梦南游渡湘水。湘水泠泠彻底清,
长眉入鬓何连娟,肌肤白玉秀且鲜。裴回共咏东方日,
殷勤纤手惊破梦,中宵寂寞心凄然。心凄然,肠亦绝。
寐不寐兮玉枕寒,夜深夜兮霜似雪。镜中不见双翠眉,
愿此眉兮如此月,千里万里光不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旅客经过一夜秋风萧瑟,梦境中南游渡过湘江。清澈的湘江水声泠泠,
长长的眉毛显得婉约优雅,白皙如玉的肌肤透着光泽。一同欣赏初升的太阳,
梦中惊醒却发现那轻柔的手指已不在,午夜难眠心生凄凉。心里痛苦不已,肠断愁绪。
无法入睡,感到枕头透凉,夜深露重如霜似雪。镜子中的自己失去了往日的笑容,
希望这双眉毛能如同明月一般,即便相隔千里也能看到它的光芒永不消逝。
去完善
释义
1. 客行:在外旅行。
2. 湘水:湘江,位于湖南省境内。
3. 泠泠:形容水声或风的声音清脆。
4. 彻:全部,整个。
5. 连娟:弯曲细长的样子。
6. 裴回:徘徊,来回走动。
7. 东方日:指太阳从东方升起。
8. 中宵:半夜,午夜。
9. 翡翠眉:这里指女子的眉毛。
10. 玉枕:玉石制成的枕头,常用于形容华美的枕头。
11. 霜似雪:形容秋天的霜洁白如雪。
去完善
赏析
《秋梦行》卢仝这首诗词以“梦”为主线,描述了南游渡湘水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开篇的“客行一夜秋风起,客梦南游渡湘水”,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旅程,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梦境铺垫了氛围。接着的“湘水泠泠彻底清,长眉入鬓何连娟,肌肤白玉秀且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湘水的美景以及美人如玉的形象。
紧接着的“裴回共咏东方日,殷勤纤手惊破梦,中宵寂寞心凄然”,描绘了诗人在梦中与美人们共度良辰美景的情景,但忽然被惊醒,倍感寂寞凄凉。这种情感的变化,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也为后面的描绘埋下了伏笔。
“心凄然,肠亦绝。寐不寐兮玉枕寒,夜深夜兮霜似雪”,这句描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孤独,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最后两句“镜中不见双翠眉,愿此眉兮如此月,千里万里光不灭”,则表达了诗人希望美好的时光能如同明月一般永恒,照亮他前行的道路。
整首诗词以梦境为依托,通过对美景和美人的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诗歌中的情感变化,也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梦行》是唐代诗人卢仝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05年至806年之间,此时正值唐朝中期,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卢仝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期。他曾担任过中央和地方官员,但因性格刚直不阿,不愿与权臣同流合污,故而仕途坎坷。在这一时期,卢仝常常借诗抒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同时,这个时期的唐朝在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文人墨客们崇尚以诗词歌赋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理想,这使得卢仝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他的笔下,秋天的景色不再是萧瑟悲凉的,而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