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奕世登公衮,群生入化钧。 须知盛德后,宜有正家人。 令日垂门帨,清风采涧苹。 儿孙环坐侧,岁岁祝千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祖禹(976年-1030年),字淳甫,又字梦得,成都府双流县(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范祖禹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进士。历任著作佐郎、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代代登朝为官,普天之下百姓进入和谐的生活之中。要知道圣贤大德之人身后事,必然有正直廉洁的家庭后继有人。如同今日的美好生活,就如清风吹拂着涧边的青苹。子孙后代环绕在身旁,年年祝颂大家千岁长寿。
去完善
释义
1. 奕世:累世,代代相传的意思。 2. 登公衮:这里的"登"是升任官职的意思;"公衮"指的是三公之位。所以这句的意思是,子孙后代世代都能登上三公的高位。 3. 群生:众生,指所有的生命。 4. 入化钧:这句源自“造化钟神秀”,比喻把天下万事万物都掌握在手中,调化、管理得井井有条。 5. 盛德后:这里“盛德”指的是品德高尚之人,后面“后”字则含有后来者的意思。合起来,这句意思是要知道品德高尚的人的后代也会继承优良的德行。 6. 宜有正家人:这里是说子女应当成为端正家风的人。其中“宜”表应该,“正家”指整顿家庭风气。 7. 令日:美好的日子。 8. 垂门帨:这句是说的过去女子悬挂在家门上的布巾,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身份。这里的“垂”表示挂起。 9. 清风采涧苹:意味着以清廉的风范去采摘山涧边的水苹。其中“涧苹”泛指长在涧边的植物。 10. 儿孙环坐侧:是指孙子和儿女们围坐在长者身旁。 11. 岁岁祝千春:这是诗人祝愿家中长辈健康长寿的话语。其中“岁岁”表示每年,而“千春”在这里比喻长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诗题为《又》,作者是宋代诗人范祖禹。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子孙满堂、家族繁盛时的喜悦心情,以及对于家族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首联“奕世登公衮,群生入化钧”,描述了家族的繁荣景象,即世代有人担任高官,众多子孙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这里“公衮”指的是官职,“化钧”则是指教化万民的权力。 颔联“须知盛德后,宜有正家人”,点明了家族的兴盛离不开祖辈的德行传承,同时期待家族后人能够继承这些美德,成为正直、贤良之人。其中“盛德后”指品行高尚的祖先,“正家人”则是对家族后人的期许。 颈联“令日垂门帨,清风采涧苹”,描绘了一幅和谐的家庭画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家风清正的家人们相聚一堂,享受着天伦之乐。其中“令日”指美好的日子,“门帨”则代指家门,“清风采涧苹”形容家风清正。 尾联“儿孙环坐侧,岁岁祝千春”,表达了对家族未来无尽的期许和祝福:希望子孙们能够在家长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年年都能庆祝家族的长盛不衰。这里“祝千春”寓意祝愿家族长久兴旺。 整首诗通过对家族繁荣景象的描绘和对家族美德的传承期许,表达了诗人作为长辈对于家族幸福、子孙昌盛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是宋代诗人范祖禹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86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诗歌创作也进入了黄金时代。 在这一年里,范祖禹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勤奋刻苦。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一度受到排挤和打压。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关注民生疾苦,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这个特殊时期,北宋王朝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困境。外部有辽、金等民族的侵扰,内部则有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范祖禹在目睹了这一切后,深感忧虑和责任。他认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人,应该以诗歌为武器,揭示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因此,在这首《又》中,范祖禹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他以“白发三千丈”来形容自己的艰辛遭遇,又以“黄河东入海”来比喻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关注。这种深沉的情感和崇高的责任感,使这首诗成为了宋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