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半山寺
道德文章一世师,只伤学术欠通时。
不思翻动熙宁祸,却欲重修作福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书写、创作。这里是诗的题目。
2. 半山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佛教寺庙,始建于唐朝。
3. 罗必元:元朝时期的文人,生平不详。
4. 道德文章:这里指学问和品德。
5. 一世师:一代宗师,形容在某个领域具有很高成就和地位的人物。
6. 只伤:只是遗憾。
7. 学术:知识、学问。
8. 欠通时:不适应时代发展。
9. 不思:不考虑。
10. 翻动:引发、引起。
11. 熙宁祸:指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引发的纷争与动荡。熙宁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年号,王安石在此时推行变法。
12. 却欲:却想要。
13. 重修:重新修建。
14. 作福基:营造幸福的基础。
去完善
赏析
罗必元的《题半山寺》诗通过对半山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文章的重视以及对学术的深刻理解。在诗中,作者以“一世师”来形容半山寺,强调其作为教育圣地的重要地位。同时,他提到“只伤学术欠通时”,表现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学术氛围的不满。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半山寺不应该成为引发纷争的场所,而应该成为一个传播善知识、积累福德的基础。这首诗歌既是对半山寺的历史回顾,也是对未来寄予的美好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半山寺》是南宋诗人罗必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半山寺周边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时间: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
人生际遇:罗必元生活在南宋晚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的时代。他可能在官场有过一些经历,但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因此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出这种人生态度,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发展,但在政治上却逐渐走向衰落。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往往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罗必元作为一位隐逸诗人,他的作品体现了这一时代背景下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