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花台

标题包含
雨花台
萧帝倾心向佛家,谩言天女坠天花。 芦僧一叶横江去,回首梁园日脚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皇帝一心向往佛学世界,轻飘飘地谈论着天上的仙女撒下花瓣。一位在江边修行的僧人正乘一片芦苇荡横渡江面,回头望见昔日繁华的梁园已渐渐消失在天边。
去完善
释义
1. 萧帝:指南朝梁武帝萧衍。这里用梁武帝比喻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照,他们都非常崇尚佛教。 2. 谩言:虚妄之言。这里是说有人造谣说天女下凡。 3. 天女坠天花:指的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秋夕》中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句诗的意境。这里的天女就是天上的仙女,坠天花是指下凡的仙女撒下的花朵。 4. 芦僧:指的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他曾在浙江余姚山隐居,人称“芦僧”。这里用芦僧来形容自己的隐逸生活。 5. 梁园:指明朝嘉靖年间南京的一处皇家园林,即雨花台。这里用来借指自己故乡的美景。 6. 日脚斜:太阳即将落山的景象,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罗必元对雨花台的赞美之情。首句“萧帝倾心向佛家”,点明了诗的主题,即萧帝对佛教的崇敬与信仰。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展现了萧帝对佛教的虔诚之心,同时也揭示了雨花台作为佛教圣地的地位。次句“谩言天女坠天花”,进一步强调了雨花台的神秘色彩,将之比作天宫中的仙女撒下的花瓣,赋予了诗作一种浪漫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芦僧一叶横江去,回首梁园日脚斜”,则是对雨花台景色的生动描绘。诗人在此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芦僧化作一叶扁舟,横渡长江,以表现出诗人在雨花台周边江面上悠然自得的心境。同时,“回首梁园日脚斜”一句,更是通过对夕阳的描述,衬托出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对雨花台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花台》是明代诗人罗必元的一首描绘南京雨花台美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期,正值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历史时期。在这首诗中,罗必元通过对雨花台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罗必元生活在明朝初期,这是一个国家统一、经济复苏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罗必元作为一位文人雅士,对南京的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游览雨花台时,被眼前的美景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罗必元所处的时代,南京雨花台地区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雨花台因宋代僧人高唱佛法时,天上飘落雨花而得名。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罗必元在诗中对雨花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对国家的繁荣昌盛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