诇斛峰李纯父右司
衰拙新来领建安,郡斋夜梦绕余干。
东都得尔名节重,西贼闻之心胆寒。
海内四贤尚家食,闽中一叟愧空餐。
幔亭仙掌文盟在,好与伯舆来共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来才华渐衰退,梦中仍在思念建安和余干。
东方的敌人得知您的名声后非常敬畏,西方的敌人听到您的名字也会感到心惊胆战。
四海之内有四位贤人仍在家中,我在闽中地区却感到惭愧,因为我只是一无所成的老人。
在幔亭山和仙掌峰之间,我们文学界的联盟仍然存在,期待着与伯舆一起共赏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建安: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福建建瓯一带。这里代指福建建安地区。
2. 余干:县名,位于江西省上饶市。这里代指江西地区。
3. 东都:古都洛阳的别称,这里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4. 西贼:此处指蒙古等少数民族侵扰南宋时盘踞在西部的敌人。
5. 海内四贤:指的是北宋四贤,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秦观。
6. 闽中一叟:作者自嘲自己是福建地区的一个普通老头。
7. 幔亭:位于福建省武夷山的一处景点,传说有仙人居住。
8. 仙掌:形容武夷山的险峻峭壁。
9. 文盟: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情或合作。
10. 伯舆:人名,具体所指不详。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同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赵汝腾,诗名为《诇斛峰李纯父右司》。诗中的“建安”和“余干”都是地名,分别位于福建省和江西省。诗人以这两个地方为背景,描述了李纯父的高尚品质和英勇事迹。
首联,诗人提到自己年老的形象,表达了对自己能力的担忧。但即便这样,他还是选择领导建安这个地方,表达出他的担当和责任。同时,他梦见自己回到了余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诗人赞扬了李纯父的名声和品质,他的名字让敌人闻风丧胆。这表达了诗人对李纯父的敬仰和尊重。
颈联,诗人提到四位贤人的典故,他们都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对人才的惋惜。同时,诗人以“闽中一叟”自比,表示自己虽然才能不足,但还是尽力为百姓服务。
尾联,诗人提到了“幔亭仙掌”这个著名的景观,表示他和李纯父可以一起欣赏这样的美景,表达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詗斛峰李纯父右司》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赵汝腾的作品。赵汝腾生于公元1172年,卒于公元1231年,他在南宋中期活跃于政坛,曾任过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务。他创作这首诗歌的时间大约在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这一时期南宋国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外部压力依然很大,北方金国和蒙古的威胁时刻存在。
在这段时间里,赵汝腾经历了多次宦海浮沉,他与许多志同道合的文人志士一同为南宋朝廷建言献策。其中,赵汝腾与李纯父之间的交情颇深。李纯父是南宋的一位官员,曾在工部任职,他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工业部长。两人在朝堂上共同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在闲暇时则互相交流诗文,分享人生的感悟。
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诗人们常常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在《詗斛峰李纯父右司》一诗中,赵汝腾通过对李纯父的赞美,表达了他们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以此激励自己和朋友们要坚定信仰,勇往直前,共同为实现南宋的中兴而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