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萧高士
槃涧老龙埋骨久,交游得尔最知心。
诗摹海屿天风景,琴弄仙台玉笥音。
畴昔羽衣曾过我,只今石鼎又联吟。
丹成若欲归山去,恐被人间有物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盘踞在山涧的老龙已经埋葬了很久的骨头,相交的朋友中你是最了解我的人。你的诗篇描绘了大海岛屿天空的风景,弹奏的琴声回荡在神仙台和玉笥峰之间。从前穿着羽毛衣裳的人曾经来过我的住处,现在又在这石鼎边一起吟诗作对。如果你炼成了丹药想要回到山里去,恐怕会被世间的一些事物所侵害。
去完善
释义
1. 槃涧:指山间的水流盘旋。槃,盘绕;涧,山间的小溪。
2. 老龙:喻指隐者或者高士。这里指诗人赵汝腾自己。
3. 海屿:海岛。这里指诗人的心灵寄托之地。
4. 天风:天边的风。这里指诗人想象出来的美好景象。
5. 仙台: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诗人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6. 玉笥:精美的琴弦。这里指美妙的音乐。
7. 畴昔:往昔,过去。
8. 羽衣:仙人穿的衣服。这里指仙人。
9. 石鼎:一种烹煮食物的古董器具。这里代指宴会。
10. 丹成:炼丹成功。这里指修炼成仙。
11. 归山去:回到山林中去。这里指回到隐逸的生活。
12. 恐被:恐怕会遭到。
13. 有物侵:指尘世的纷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浓郁的意象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萧高的深厚友谊,表达了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同道的默契。首联以“槃涧老龙”隐喻萧高的隐居生活和才情,同时又透露出一种对其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颔联则从诗歌和音乐两方面赞美萧高的才情及境界,仿佛他引领着人们欣赏那海天相接的风景,感受到仙境般的美妙琴音;颈联则联想到昔日两人一起品诗论道的日子,如今又能相聚共享诗词之乐,感叹时光流转,友情不变;尾联则以“丹成若欲归山去,恐被人间有物侵”两句构成跌宕,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长久保持高洁情操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萧高士》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文人赵汝腾创作于宁宗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年)。
在这段时间里,赵汝腾经历了科举失败,官场不顺等人生困境。他曾两次参加进士考试,但都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没有消磨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他仍然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高度的才情和敏锐的观察力,以诗抒怀,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这个时代正处于南宋中期,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由于金人侵略,国土分割严重,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汝腾的诗作表现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汝腾结识了萧高士这一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探讨文学、交流思想,共同感叹命运的多舛和时代的苦难。于是,赵汝腾写下了这首《赠萧高士》,表达了对这位朋友的敬仰之情,也抒发了一腔忧国忧民的胸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