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高计使韵
使承帝命若予工,膴膴周原布惠风。
正似公权怀笔谏,岂如后蔡谱茶功。
春盈夏涸疑神水,荼苦饴甘属太空。
芹献固知仍旧比,采蘩泂酌亦昭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接受皇上的命令如同我们工人一般,在广阔的平原上散播福祉之风。正如公权怀揣毛笔进行劝谏一样,又怎能跟蔡京那样善于谱曲歌唱的人相比呢?春天充盈夏天干涸疑似神仙之水,苦涩的茶变得甘甜,全归属于广阔无边的天地。我们知道芹菜的献上仍保持着原来的样子,采集繁多的荇菜和酌酒也是如此地彰显忠诚。
去完善
释义
1. "使承帝命若予工":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皇皇者华》中的一句诗,原句为“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其尔嘉斯,其有周迄。”意思是诗人以百卉比喻各种人才,赞颂人才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之情。这里“使承帝命若予工”意味着使者承载着帝王的使命,就像我完成自己的使命一样。
2. "膴膴周原布惠风":这句话是描述周原这个地方的美好景象。"膴膴"在这里是形容词,指肥沃的土地,"周原"指的是中国古代周朝的起源地,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一带。"惠风"是春天的和风,象征着美好的景象。整句话是说在肥沃的周原大地上,春风吹拂,带来温暖和希望。
3. "正似公权怀笔谏":这句话是引用唐朝文人白居易的诗句,原文是“怀君未忍去,抚琴思逾弦。琴弦本宜调,今已不谐和。弦中有清曲,弦外有遗音。良辰逸思志无常,听取遗音泪沾臆。”这里借用了这个诗句来表达诗人对于高计使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直言不讳的精神的赞美。
4. "岂如后蔡谱茶功":这句话是借用宋朝文人苏轼的诗句,原文是“露芽初破晓霞钟,春笋相偕起绛宫。草味春光今正浓,青旗新买有谁同。银瓶煎汤过海东,颍水桐山食闽中。顷刻一杯足和气,闲消日月何庸攻。”这里的“后蔡”指的是北宋的一位大文豪蔡襄,他曾写有《茶录》一书,详述了茶叶的种类及制作过程,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贡献者。这里用这句话来赞美高计使的功绩,就像蔡襄的茶文化那样重要。
5. "春盈夏涸疑神水":这里是形容春天的时候万物充满生机,夏天则略显干燥。"神水"通常是指具有神奇功效的水,这里可能是指春天那种滋润万物的力量。
6. "荼苦饴甘属太空":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苦涩的还是甜美的,都归属于广阔无垠的天空。这里的"荼"和"饴"分别代表苦涩和甜美,"太空"即天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无论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都需要坦然面对。
7. "芹献固知仍旧比":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中的一句诗,原文为“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翰。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这里的"芹献"是谦称自己的贡献,表示自己的贡献微不足道。"仍旧比"则是说,即使知道自己的贡献微不足道,也要一如既往地去做。
8. "采蘩泂酌亦昭忠":这句话的意思是,采摘蘩花(一种草本植物的花)制作成酒,也能显示出忠诚的心。这里的"采蘩"是一种隐喻,意指为国家尽力,"泂酌"则是一种制作酒的工艺,这里用来象征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赵汝腾答复高计使的诗歌。诗人首先提到高计使受到皇帝的命令,如同给予他一份精细的工作,他努力播撒恩惠与和谐之风。接下来,诗人将高计使比喻为正直的陈公权和勇敢的后蔡,强调其建言献策的才能和对国事的关心。然后,诗人在诗歌中提出了自己对于世间现象的质疑和探索,试图揭示自然界的神秘和美好。最后,诗人表示了对高计使的敬仰和忠诚,以此鼓励其继续为国家尽心尽力。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优美,表达了诗人对高计使的高度赞誉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高计使韵》是南宋诗人赵汝腾在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赵汝腾此时任吏部尚书,他曾一度罢官归田,后在宁宗即位后复职。这首诗是他在回复高计使(生平不详)的唱和之作时所写的。
赵汝腾生活在南宋中期,当时正值金国南侵,国家局势紧张。宁宗在位时期,宋金两国时有战事发生,赵汝腾作为朝臣,深知国家安危,故而在诗作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此外,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多关注社会现实,以诗歌为武器,批判现实、表达个人志趣。赵汝腾也是如此,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时事的关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