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璘上人
潜斋山雨过从久,每说二公不离口。
山雨去佐玉楼仙,潜斋起领金坛守。
一江一浙两知音,柏枝东指还西否。
胡然拄杖转落南,膜拜丛中狮子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长久的时光,我仍然会想起与友人共度的日子,他们总是我的话题。其中一位离开这里去了仙境般的楼宇之中,而另一位则引领着人们走向新的生活。我们彼此了解对方,跨越山河成为知音。如今,我已年长,虽身处两地,仍保持着联系。为何要拄着拐杖去看那遥远的南方呢?在这尘世纷扰中,我们只需铭记初心。
去完善
释义
1. 山雨:诗人以山雨暗指李白。
2. 二公:诗人在此指的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和李白。
3. 玉楼仙:用“玉楼”来尊称皇帝。这里应该是指李白的境遇好,被召入皇宫作诗。
4. 金坛守:作者自比,意为在地方担任官职。
5. 一江一浙:两地指代李白与诗人自己之间的交情。
6. 柏枝东指还西否:该句表达了想再见到李白的愿望。
7. 胡然:为何这样。
8. 膜拜:顶礼膜拜,表示对上人的敬意。
9. 丛中狮子吼:狮吼是佛教用语,比喻佛法威力无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赠璘上人》,作者是宋朝诗人赵汝腾。诗中描述了赵汝腾与璘上人的深厚交情和惺惺相惜之情。
首联“潜斋山雨过从久,每说二公不离口”,提及诗人与璘上人的交往,以及他们经常谈论的两位杰出人物。这里提到的“二公”,虽然没有明确指明,但我们可以理解为诗人所敬仰的历史名人或者佛教高僧。
颔联“山雨去佐玉楼仙,潜斋起领金坛守”,描述了诗人与璘上人的生活变化。山雨可能是比喻璘上人的离开,而潜斋则是诗人自己的象征。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璘上人离去的遗憾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颈联“一江一浙两知音,柏枝东指还西否”,意味着诗人与璘上人是相互理解的朋友,他们在诗歌创作和禅宗修行上有共同的语言。这里提到的一江一浙,可能指的是两人相遇的地方,也暗示了他们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
尾联“胡然拄杖转落南,膜拜丛中狮子吼”,描绘了璘上人在南方传播佛法的情景。诗人用“胡然”表达了对璘上人南下的惊讶,而“膜拜丛中狮子吼”则形象地刻画了璘上人宣扬佛法的生动场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璘上人》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赵汝腾之手。赵汝腾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担任刑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职,对时事颇有见地。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变迁,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后期,当时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汝腾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士人,对社会现实感到痛心疾首。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前途,用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出对人民的关爱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赵汝腾的《赠璘上人》这首诗中,他以佛教观念比喻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表达了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同时,他也通过对璘上人的赞美,寄托了自己对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的敬仰之情。这首诗既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也表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