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湖上
对酒拂吴钩,光随湖水流。
碧寻堤上草,红落竹边楼。
春老莺啼倦,山空鹤唳收。
买花钱欲尽,何事再句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饮酒舞动吴钩剑,光芒伴随湖水波荡漾。
寻找碧绿的河堤上的小草,感受落红环绕竹林旁的楼宇。
春日将去,莺啼疲惫;山中空旷,鹤唳回荡。
购物花掉的钱已近枯竭,还有什么理由要再次停留呢?
去完善
释义
1. 对酒:对着酒水,指饮酒。
2. 拂:擦拭,抚摸。
3. 吴钩:一种弯刀,此处泛指刀剑。
4. 光随湖水流:指刀剑的光芒随着湖水流动。
5. 碧寻堤上草:指绿色的堤坝上长满了野草。
6. 红落:指花朵凋谢,红色的花瓣飘落。
7. 竹边楼:竹林旁的楼房。
8. 春老: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9. 莺啼倦:指黄莺叫声疲惫。
10. 山空鹤唳收:指山中仙鹤的叫声消失。
11. 买花:指购买鲜花。
12. 钱欲尽:指钱财将要耗尽。
13. 何事:什么事情。
14. 再句留:指再次逗留。
去完善
赏析
顾禧的这首《客湖上》以五言诗的形式,描绘了作者在江南水乡游历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酒、吴钩、湖水、碧堤、红楼、春莺、山鹤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
首联“对酒拂吴钩,光随湖水流”中,“对酒”意味着诗人在饮酒时,展现出了豪爽之气;“拂吴钩”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挥舞着兵器,显得豪情万丈。这里的“光随湖水流”既是对湖面波光的描绘,也是将诗人与流水相融的象征,寓意着诗人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颔联“碧寻堤上草,红落竹边楼”通过绿草、红花、长堤、竹林和楼房的组合,巧妙地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江南春色图。其中,“碧寻堤上草”以“碧寻”修饰“堤上草”,暗示出堤坝上的草色葱郁,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红落竹边楼”则通过“红落”来表现竹林边的楼房景色,强调出红艳的色彩,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些许热闹的氛围。
颈联“春老莺啼倦,山空鹤唳收”对仗工整,意象生动。这两句分别描绘了春天的老态和山中的空旷。“春老莺啼倦”展示了春天的尾声,“莺啼倦”意味着黄莺在歌唱声中显得疲倦无力,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慨。而“山空鹤唳收”则描述了山间的宁静氛围,“鹤唳收”表明了白鹤在空中飞翔的声音逐渐消失,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尾联“买花钱欲尽,何事再句留”传达了诗人对于短暂美好的留恋之情。诗人用“买花钱欲尽”来形容自己挥霍无度,暗示了他想要在短暂的人生中尽情享受的美好愿望。然而,面对时光的流逝,他不禁发出疑问:“何事再句留?”意即为何还要在此流连徘徊,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总之,顾禧的这首《客湖上》以婉约的诗风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递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湖上》是明朝诗人顾禧创作的一首描绘西湖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
在这个时期,顾禧生活在浙江杭州,他凭借才华横溢的诗歌成为江南地区著名的文人墨客。然而,顾禧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官场失意而流连于西湖的美景之间。
在顾禧所处的时代,明朝刚刚建立,社会经济逐渐复苏,文化氛围相对宽松。当时的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西湖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题咏。顾禧正是受到这种氛围的感染,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西湖的山水之间,创作出了一系列描绘西湖美景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