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谭子钦斋
取次梅花放,樽前白雪楼。
人非分洛蜀,才岂逊曹刘。
姜桂存余辣,芝兰忆旧游。
文章千古事,未许卧南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花盛开,赏之如在酒楼中饮白雪。人们不分洛阳和成都(两地皆有才子),才华又岂会在曹操和刘备之下?如同姜桂的辣味仍在,芝兰的香味让人回忆起过去的交游。写文章是千年的大事,怎能允许在南方安心隐居呢?
去完善
释义
1. 取次:随便,任意。这里指随意地选择时间和地点。
2. 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
3. 白雪楼:此处应代指江南地区的一栋楼阁,具体建筑已无从考证。
4. 人非分洛蜀:意为人不分来自洛阳还是四川。这里是作者自谦之词,表示自己的才华并非十分出众。
5. 才岂逊曹刘:意思为我的才华怎能输给曹操和刘备呢?这里是顾禧自我期许的表达,表明自己有不输给古人的才学。
6. 姜桂存余辣:比喻虽然时间流逝,但是人们依然能够记得顾禧的文采和他的才情。
7. 芝兰忆旧游:意思是回忆过去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以芝兰比喻友情。
8. 文章千古事:说明写作是一种流传久远的事情。
9. 未许卧南州:表达作者对自己的期许,认为不能只满足于生活在江南地区,要有更大的抱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饮谭子钦斋”,顾名思义,是诗人与朋友在谭子钦斋的聚会。诗的内容主要描绘了诗人在宴会上的所见所感,以及自己对待文学创作的执着与追求。
首联中,诗人以“取次梅花放,樽前白雪楼”为引子,勾勒出一幅梅花开遍、雪景怡人的美丽画卷,表达了宴会的欢快气氛和季节特色。接下来的颔联,“人非分洛蜀,才岂逊曹刘”,以洛水和蜀地的地理差异作为比喻,表达了对与会者才华横溢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自己的自信与自豪。
颈联则通过“姜桂存余辣,芝兰忆旧游”的生动意象,既表示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暗示出自己性格中坚韧的一面。尾联以“文章千古事,未许卧南州”作结,表明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崇敬和对虚度光阴的拒绝,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壮志凌云的豪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嘉靖年间,时局动荡,江南水乡涌现出一批文人骚客,以抒发壮志豪情。其中便有顾禧这位著名诗人。顾禧所著的《饮谭子钦斋》,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嘉靖年间,彼时,倭寇侵扰频繁,百姓疾苦颇深。而文人士大夫忧国忧民之情愈发强烈。顾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下了《饮谭子钦斋》一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关注民生、期盼国家安宁的心声,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正直文人的政治抱负和家国情怀。
在这一时期,顾禧本人亦是历经磨难,他在科举之路上屡试不第,困顿无解。但他并未因个人遭遇而沉沦,反而愈挫愈勇,砥砺前行。在逆境之中,他的文学创作才情得以充分释放,吟咏出一曲曲深沉悲壮的诗篇。
至于时代背景,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矛盾激化,边疆不稳,内政腐败。特别是沿海一带,受到倭寇之乱的影响,民生困苦,百业萧条。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顾禧发出了有力的呼声,表达了家国情怀,体现出一位文人墨客的风骨与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