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同人看梅

标题包含
同人看梅
梅花引我入溪深,半绕青松半翠林。 已耐岁寒成好友,还将春色作幽岑。 苍烟踏破鞋无迹,明月挑来杖有心。 赢得清芬盈客袖,莫愁归路暮云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花引领我进入溪涧深处,身边环绕着一半青松,一半翠绿树林。 它们已经忍耐了严寒,成为了我的好朋友,还把春天的景色带到了这清幽的地方。 穿行在缭绕的烟雾中,我的鞋子并没有留下痕迹,月光下,手中的拐杖仿佛也有了生命。 收获了满袖的清香,我不担心归途被暮色和云彩侵袭。
去完善
释义
《同人看梅》注释: 1. 梅花:指梅树的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是春天的象征,具有高洁的品质。 2. 溪深:此处指梅花生长的溪水边,深指水边的深度。 3. 青松:绿色的松树,这里用来形容梅树周边的环境。 4. 翠林:绿色的树林,这里也是形容梅树周围的环境。 5. 岁寒:冬天的寒冷时期,此句意味着梅花在冬天依然盛开,体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6. 幽岑:幽静的山丘,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美丽景色。 7. 苍烟:浓重的烟雾,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香气。 8. 明月:明亮的月光,这里用来形容夜晚的景色。 9. 清芬:清香的香气,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香气。 10. 莫愁:不要担心,这里诗人鼓励大家欣赏梅花的美景,不要被归途中的困难困扰。 11. 暮云:傍晚的云彩,这里用来形容归途中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同人看梅》中,顾禧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与友人一同赏梅的愉悦心情。诗的开篇,诗人用“梅花引我入溪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接下来,诗人通过“半绕青松半翠林”一句,展现了梅花的生长环境,表达了梅花顽强生长的精神品质。 在诗的第二联,诗人以“已耐岁寒成好友”和“还将春色作幽岑”两句,进一步赞美了梅花的品性。前者表达了梅花能够忍耐严寒,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后者则表现了梅花为春天带来生机盎然的景象,使幽深的山林充满生气。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通过“苍烟踏破鞋无迹”和“明月挑来杖有心”两句,描绘了自己与友人漫步在梅花盛开的地方,欣赏美丽的景色。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明月、苍烟等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诗人以“赢得清芬盈客袖”和“莫愁归路暮云侵”两句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这次赏梅之旅的美好回忆。前者表达了诗人收获了梅花的清香,使自己的心情愉悦;后者则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归途中的困难,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人看梅》是明朝诗人顾禧的一首描绘梅花美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 顾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对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在明朝初期,他参与了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取得功名。此后,顾禧专注于文学创作,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在这首诗中,顾禧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其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段时间里,明朝初年的社会生活相对稳定,农业生产逐渐恢复,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以诗歌表达对生活和社会的感慨。顾禧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境遇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