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野眺 其二

标题包含
野眺 其二
一迳多幽色,孤云护短扉。 闲阶竹影瘦,低岸稻花肥。 委翠秋林晚,伤弓宿鸟稀。 何时携斗酒,掬水弄清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条小径充满了宁静的氛围,一片孤独的云守护着这短小的门扉。 台阶上,闲适的身影投映在竹叶间,显得分外单薄;河边低矮的岸上,稻谷花开得正艳。 秋天林中的绿叶逐渐凋落,仿佛在诉说着萧瑟;受惊的鸟儿稀少,让人不禁心生哀伤。 什么时候能带上美酒,去那清澈的水边,欣赏那美丽的晚霞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顾禧:字景繁,号默庵居士,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朝诗人。 2. 一迳多幽色:“迳”通“径”,指小路。“幽色”指幽静的自然景色。 3. 孤云护短扉:“孤云”形容云朵独自飘荡在空中。“短扉”指简陋的门。 4. 闲阶竹影瘦:“闲阶”指无人行走的台阶。“瘦”指竹子的影子在台阶上显得稀疏。 5. 低岸稻花肥:“低岸”指河边的堤岸。“肥”指稻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丰满。 6. 委翠秋林晚:“委翠”指落叶堆积。“秋林晚”指秋天的树林在傍晚时分。 7. 伤弓宿鸟稀:“伤弓”比喻受到打击。“宿鸟”指夜里的鸟儿。“稀”指数量少。 8. 何时携斗酒:“斗酒”指一杯酒。这句意思是何时能带着一杯酒来。 9. 掬水弄清晖:“掬水”指用手捧水。“清晖”指清澈的光辉,这里指阳光在水中的倒影。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一迳多幽色”起笔,意即这一条小路充满了自然之美,开篇便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紧接着的“孤云护短扉”则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出那片片白云犹如守护着小径的门扉,意境优美且富有想象力。 颔联中的“闲阶竹影瘦”与“低岸稻花肥”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描绘了竹子在台阶上的投影显得格外悠闲,而后者则表现了稻谷在河岸旁的丰收景象。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通过对景物的精妙刻画,传达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颈联中的“委翠秋林晚”与“伤弓宿鸟稀”同样存在对比。前一句描述了秋天的树林中,绿叶逐渐凋落的美景;后一句则表现了由于天气渐冷,宿鸟觅食困难而减少了数量的情状。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捕捉到季节更替时的生灵动态。 最后两句“何时携斗酒,掬水弄清晖”中,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着能有一天,手持美酒,欣赏着倒映在水中的阳光。这一收尾将全诗的境界推向高潮,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眺 其二》是明代诗人顾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野外美丽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顾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田野风光画卷。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富足。在这个时期,顾禧作为一名文人,游历四方,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段时间里,顾禧的人生际遇颇有些坎坷。他曾屡次科举失利,但始终坚守自己的文学梦想,努力钻研诗词歌赋。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对文学的热爱,使得他在创作《野眺 其二》时,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在明朝中期,当时的文人们普遍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关注国家的治理和发展。顾禧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代表,他的作品往往寓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然而,在这首诗中,他暂时抛开这些沉重的主题,专注于描绘自然美景,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