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徐稚山居
曲径秋高竹影斜,多君此日淡浮华。
笛声远落幽人泪,月色清宜孺子家。
世事尽劳五斗米,我来常醉一园花。
不须更读闲情赋,元亮风流自足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弯曲的小径,秋天竹叶影子投映在地上形成斜影,今天多亏你的陪伴让我感到质朴和淡泊。悠扬的笛声让远方的人潸然泪下,月亮的光芒柔和宜人适合孩子们在家嬉戏。人世间的事情即使辛苦劳累,我仍常常陶醉在一园繁花之中。不需要再去阅读闲情逸致的诗歌,陶渊明的才情风度已足以让人赞美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曲径:弯曲的小路。
2. 多君:赞扬对方之词,意为您的品德多么高尚。
3. 淡浮华:淡薄世俗名利,追求朴素的生活。
4. 幽人:指隐士,即隐居山林的人。
5. 孺子:指徐稚,字孺子,东汉著名隐士。
6. 五斗米:形容低微的官职或待遇。这里比喻世俗之事。
7. 元亮:陶潜的字,东晋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
8. 风情:风流情态,指陶潜的诗风。
去完善
赏析
《过徐稚山居》是顾禧写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诗人通过赞美山居环境的宁静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欣赏。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山居的景色与氛围,将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融入到诗歌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美丽的田园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徐稚山居》是南宋诗人顾禧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34年。顾禧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才子,他的诗歌才情出众,在当时颇有影响。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南宋末年,国家动荡,民族矛盾尖锐。这一时期,南宋政权逐渐衰弱,蒙古势力不断南下侵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顾禧作为一个文人,对国家的现状忧心忡忡,但又无力改变局面。这种忧虑和无奈的情绪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在这一时期,顾禧的人生际遇也是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政见不合而被罢免。之后,他选择归隐田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
同时,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士人阶层崇尚道德修养,关注民生疾苦。顾禧的诗歌正是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他以儒家的仁爱之心关注民生,用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