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采桑行

标题包含
采桑行
男耕女蚕治有余,使君何不思。 使君策马城南隅,妾归深阁缫新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男子辛勤耕种收获丰饶,女子养蚕织绢生活无忧,您为何不为此思考呢? 您的马儿跑到了城市的南边角落,而我却在家中深深的阁楼里纺出新的蚕丝。
去完善
释义
1. 采桑行:古代女子采集桑叶的歌曲。行,指歌咏之事。 2. 男耕女蚕治有余:耕作的男子和养蚕的女子生活治理得十分宽裕。 3.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地方官员。 4. 思:考虑,思考。 5. 策马:驱马前行。 6. 城南隅:城池南边的角落。隅,角落。
去完善
赏析
《采桑行》是一首描绘男女分工劳作的田园诗。诗人顾禧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农耕与蚕桑生产过程中的独特景观。 “男耕女蚕治有余,使君何不思”为诗的首联,通过对比男性耕作和女性养蚕的场景,展现出劳动人民勤劳的面貌。同时,诗人又以设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社会的分工与生活所需的关系,立意深远。 “使君策马城南隅,妾归深阁缫新丝”为诗的尾联,揭示了官吏与农妇的不同生活境遇。一方面,官员骑马巡视,威严显赫;另一方面,农家妇女则忙于丝绸加工,辛勤劳作。这两句构成了一幅极具生活气息的画面,揭示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差别和生活状态的多样性。 整首诗构思巧妙,画面感强烈,诗人通过对男女分工劳作场景的描绘,传达了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者艰辛付出的尊重。同时,亦流露出对社会阶层差异的反思和对公平、和谐的人生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桑行》是明代诗人顾禧的一首描绘农村风光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1368-1644年),顾禧生活在明末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农民起义不断,民生疾苦严重。 顾禧在这个时代的生活也是波折重重。他早年因家贫而辍学,后在父亲的帮助下重新入学。顾禧成年后,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能及第。尽管科举之路颇为坎坷,但顾禧并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在乡间教书为生,将自己的学识传授给更多学子。 在顾禧生活的年代,明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外部有倭寇、鞑靼等敌患侵扰边疆;内部则有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等问题。这些时代背景使得顾禧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