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布袋和尚赞恭依圣上韵

标题包含
布袋和尚赞恭依圣上韵
布袋挨开,猿啼晓月。 海岳逃形,佛魔路绝。 列列挈挈,翘翘杰杰。 大机兮棒打不回头,大用兮利剑流鲜血。 别别,出海昆仑头戴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慧远(334年-416年),俗姓贾,字谦之,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人。东晋时期著名的高僧、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庐山宗师”。 释慧远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尤善老庄之学。他年轻时曾游学长安,后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布袋解开,夜里的猿猴在月下悲鸣。山山水水如同逃避,进入了一条无佛魔的路途。每一颗石头都独特分明,每一个木枝都卓然独立。大道智慧就像挥舞的棍子永不动摇,大用的精髓就像锐利的剑尖划破血液。尽管他们不一样,但他们都有如昆仑山的雪山一样,深藏在内心。
去完善
释义
布袋:指僧人用以装东西的口袋,这里比喻佛陀以教化度化众生的大智慧。 挨:靠近,接触。 猿啼:猿猴鸣叫。 晓月:拂晓时的月亮。 海岳:指大海和高山,泛指广大地区。 逃形:隐藏身形,逃避现实。 佛魔:佛教中的佛与魔,此二者为相对的概念。 列列挈挈:排列整齐的样子。 翘翘杰杰:形容卓越出众的人物或事物。 大机:指大道理,佛法的真谛。 大用:指佛法的巨大作用。 棒打:禅宗用语,意指用棒子击打弟子,使其顿悟。 别别:表示分别之意。 出海昆仑:离开人间世界,步入仙境。 头戴雪:形容山顶积雪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布袋和尚赞恭依圣上韵》是宋朝释慧远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以布袋和尚为主题,描绘了他以智慧、慈悲、威德的形象,以及他驱邪除害的英勇事迹。诗人运用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出布袋和尚的神异和恢宏气势。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第一句“布袋挨开,猿啼晓月”中的“布袋挨开”意味着布袋和尚的教化已经展开,“猿啼晓月”则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如晨曦中的月光,给众生带来光明与希望。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布袋和尚宣扬佛法的场景,展现了他的智慧与慈悲。 其次,第二句“海岳逃形,佛魔路绝”中,“海岳逃形”表示佛法的广大无边,使邪恶势力无处藏身;“佛魔路绝”则意味着在布袋和尚的教化下,众生不再受恶魔的诱惑,走上正途。这句话凸显了布袋和尚降服恶魔、引导众生的能力。 接着,第三句“列列挈挈,翘翘杰杰”中的“列列挈挈”是形容万物有序的样子,意味着布袋和尚的教化使得世间秩序井然;而“翘翘杰杰”则是指布袋和尚威仪卓越,令人敬仰。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布袋和尚的影响力及其教化的成功。 紧接着,第四句“大机兮棒打不回头,大用兮利剑流鲜血”这两句则以比喻的方式描述了布袋和尚以棒打顽石、利剑斩妖的英勇事迹,表现了他的智慧和威力。这句诗充分展示了他救助苦难众生的坚定决心和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最后,第五句“别别,出海昆仑头戴雪”中的“别别”是一种感叹词,表达了对布袋和尚的赞叹之情;“出海昆仑头戴雪”则通过描绘布袋和尚屹立在风雪之中的画面,强调了他坚定不移的信仰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布袋和尚的智慧、威严、勇敢和坚定的信仰。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使布袋和尚的形象跃然纸上,给予读者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布袋和尚赞恭依圣上韵》,是释慧远在宋朝时期创作的。在宋朝初期,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佛教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广。因此,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对佛教的宣扬和赞美颇为热衷,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释慧远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僧,他以诗言志,表达了对佛学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布袋和尚的形象,表达了对他智慧、慈悲、豁达精神的敬仰之情。布袋和尚是禅宗五代时期的著名禅师,以其广博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幽默的性格深受人们喜爱。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慧远可能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在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佛教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名山古刹,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佛学真谛,共同为弘扬佛法而努力。这种生活经历使他更加坚定了对佛教的信念,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