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酬大光见赠

标题包含
次韵酬大光见赠
十年踪迹并萍浮,今日行藏谩倚楼。 明月相思淮水外,东风吹梦越江头。 深深庭院惊春晚,淡淡鶑花称客愁。 记取追随休暇日,殷勤陶谢许同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去的十年里,行踪飘忽不定,如浮萍一般。今天我的现状不禁让我倚靠在楼上怅然若失。明月的光芒照耀着远方淮水彼岸的你我,东风轻轻拂过梦境,把我带到了那遥远的江头。深深的庭院里春意阑珊,淡濙的鸎花也沾染了离愁别绪。记住那些我们共度闲暇的美好时光吧,那时我们曾像诗人陶谢那样热情地一起游玩。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律来和诗。 2. 大光:这里指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字大光。 3. 萍浮:比喻人生漂泊不定。 4. 行藏:这里指人的生活经历。 5. 淮水:淮河,位于中国东部,流经江苏、安徽等地。 6. 东风:春风,源自《诗经·邶风·击鼓》中的“春风东动”。 7. 越江头:越过江河源头,表示远离家乡。 8. 庭院:居所的院子。 9. 春晚:春天的尾声,春末。 10. 淡淡鸎花:此处描绘春天景色。 11. 客愁:离家在外的人的忧愁。 12. 记取:记住。 13. 追随:跟随。 14. 休暇日:休息日。 15. 殷勤:热情周到。 16. 陶谢:陶渊明与谢灵运,均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与韦应物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次韵酬大光见赠》是宋代诗人卫博的作品。诗中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事如萍、行踪不定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与友人共游山水、共赏美好的愿望。 首联“十年踪迹并萍浮,今日行藏谩倚楼”描述了作者十年的生活经历,如同浮萍一样漂泊不定。同时,也描绘了作者现在的处境,即站在高楼上,遥望远方。这里用“萍浮”和“倚楼”两个形象生动的词汇,生动地刻画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颔联“明月相思淮水外,东风吹梦越江头”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月亮高悬在淮水之外,东风拂过,吹起了思乡之梦。这两句诗通过“明月”和“东风”两个意象,将作者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深深庭院惊春晚,淡淡鸎花称客愁”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深深的庭院里,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淡淡的鸎花,似乎也在诉说着客居他乡的愁绪。这里的“深深”和“淡淡”两个形容词,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尾联“记取追随休暇日,殷勤陶谢许同游”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与友人一同畅游山水的愿望。这里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向往田园生活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于世事如萍、行踪不定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愿景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酬大光见赠》是明朝文学家、诗人卫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明朝洪武年间(约公元1376年)。此时正值明初,朱元璋刚刚建立大明王朝,国家政治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卫博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的诗歌文采斐然,受到当时人们的赞誉。然而,由于朝政腐败,官场黑暗,他未能得到重用,只能在民间以教书为生。尽管如此,他对诗歌的热爱并未减少,依然坚持创作。 在与友人交流的过程中,卫博受到了大光的赞美和推崇。为了感谢大光的赏识,他写下了这首《次韵酬大光见赠》。诗中表达了他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