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夏纳凉
薰风初转夏,绿树老春鶑。
暗溜穿花入,轻云隔竹生。
倚凉欹画扇,拭泪听秦筝。
素袜香尘暗,槐阴树底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才刚刚吹拂初夏,绿色的树木在春天的尾声中显得苍老。老去的春莺藏在繁茂的树叶深处鸣叫,空气中回荡着他们的歌唱。透过绿叶的缝隙,阳光如流水般流淌进来,又穿过花朵的花蕊,像精灵一样跳跃于天地之间。轻轻的云彩飘过竹林,在它的遮挡下产生出层次分明的明暗变化。
在炎炎夏日中寻得一处阴凉地儿,拿起画扇轻轻地摇曳,既能遮风挡雨,也能拿来作为临时歇息的依靠。擦去脸上的泪水,静静地倾听远方的秦筝之声,那悲凉的音调似乎唤起了心中的哀愁。行走于槐树下,尘土与木叶的味道弥漫着四周,这看似平常的生活却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薰风:指温和的风,夏日微风。
2. 老春鶯:形容春天的景象已经逐渐消退。
3. 暗溜:指在阴暗处悄悄流动的水流。
4. 穿花入:表示水流入花朵之下。
5. 倚凉:靠着清凉之处休息。
6. 攲画扇:斜靠在绘画的扇子上。
7. 拭泪:擦去眼泪。
8. 秦筝:古代乐器之一,形似瑟,有十三弦。
9. 素袜:指白色的袜子。
10. 香尘:尘土飞扬中带有香气。
11. 槐阴:槐树的阴凉处。
去完善
赏析
《新夏纳凉》描绘了夏天来临时大自然的美好景象。首联“薰风初转夏,绿树老春鶑”以初夏的微风和苍翠的老树为背景,描绘出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其中,“老春鶯”一词形象地传达了树木经过春天的生长后所呈现出的成熟与稳重。
颔联“暗溜穿花入,轻云隔竹生”则将目光转向大自然中的细节。诗人通过观察水流穿过花朵、云朵在竹林间升起的景象,展现出夏季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倚凉欹画扇,拭泪听秦筝”笔触转而关注人们的生活。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凉爽,手持画扇,聆听着悠扬的秦筝之声。这一联体现了人们对夏天的热爱,以及炎炎夏日中生活的悠闲与宁静。
尾联“素袜香尘暗,槐阴树底行”则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人物画卷:一位身穿素雅衣裙的女子,轻盈地在槐荫树下行走,带起一阵淡淡的香尘。此联展现了夏天里女子特有的柔美与婉约,为全诗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综上所述,《新夏纳凉》这首古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夏季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凉的夏日世界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夏纳凉》是南宋诗人张玉娘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景色和人们生活场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值战乱之际,但诗人的作品依然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张玉娘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她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然而,在这个战乱频繁的年代,她的命运也饱受磨难。她曾许配给赵时晟为妻,但在婚礼前夕,赵时晟被征召入伍,从此音信杳无。张玉娘在等待丈夫的过程中,写下了一系列深情的诗篇,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
南宋时期,金兵入侵,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张玉娘依然坚持创作,用诗歌记录生活,抒发情感。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情,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