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端午

标题包含
端午
晓糁蒲玉泛琼浆,臂结红丝暗自伤。莫漫相逢宜楚节,独怜清梦隔潇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浙江松阳人。她是南宋著名的女词人,与李清照、朱淑贞并称为“宋代三大才女”。 张玉娘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她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还精通音律、书画和琴艺。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晨的露珠在蒲草上闪烁如晶莹的美酒,纤纤细手把红线轻绕寄托着深深的哀思。在这美好的相遇里,我们无须羡慕楚地那热闹的节庆,唯有那相隔千里、独自在梦中追寻的身影让我难以忘怀。
去完善
释义
《端午》这首诗中: 1. 晓糁(sǎn)蒲玉泛琼浆:形容早晨的露水在菖蒲和艾草上闪烁,就像晶莹的酒液。这里可能指端午节的习俗,即用蒲草和艾草泡制祛邪的酒。 2. 臂结红丝暗自伤:指的是女子在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织成彩带,系在手臂上驱邪的习俗。同时,诗人也可能以此暗喻独自伤感的心情。 3. 莫漫相逢宜楚节:意思是不要浪费这个与亲人相聚的端午节。其中“莫漫”是勿让的意思;“宜”表示应该、应当;“楚节”是指端午节。 4. 独怜清梦隔潇湘:表达诗人对自己远离故乡、孤独生活的感叹。其中“独怜”是独自悲伤的意思;“清梦”代表美好的梦境;“隔潇湘”比喻与故乡远隔千里,潇湘原指湖南省境内的湘江,这里用来借代家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菖蒲、琼浆、红丝等元素的描述,表达了对节日氛围的欣赏和对自己孤独生活的感慨。诗中的“莫漫相逢宜楚节,独怜清梦隔潇湘”传达了一种渴望与人分享佳节的喜悦,却又因相隔千里而无法实现的心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端午》这首诗出自南宋女诗人张玉娘之手,创作于公元1254年左右。当时正值宋蒙战争时期,国家动荡,百姓疾苦。 在这一年,张玉娘年约30岁,刚刚经历了丧夫之痛。她的丈夫是南宋将领沈佺,在战争中壮烈牺牲。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使她的生活陷入了悲伤和绝望。 然而,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张玉娘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她以诗歌为武器,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展现了对民族精神的执着追求。在这首《端午》诗中,她通过描绘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渴望,同时也提醒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