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长
秋风生夜凉,风凉秋夜长。贪看山月白,清露湿衣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风吹来夜晚显得格外凉爽,寒意逐渐蔓延至漫长的秋夜。我沉醉于欣赏那明亮的月光,不知不觉间,衣襟已被晶莹剔透的露珠沾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秋风:指秋季的风,带来凉意。
2. 生:产生,有。
3. 夜凉:夜间的凉爽。
4. 风凉:微风吹过产生的凉意。
5. 秋夜长:秋天的夜晚显得漫长。
6. 贪看:专注地观看。
7. 山月:山间的月亮。
8. 白:明亮的月光。
9. 清露:清澈的露水。
10. 湿衣裳:沾湿了衣服。
去完善
赏析
《秋夜长》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深秋的夜晚,风儿带着丝丝凉意,吹起了漫天星辰;群山静默无声,月色皎洁明亮,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而玉露滋润着万物,不经意间打湿了诗人的衣裳,流露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体验。这首诗以其清幽的意境、婉约的笔触,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月夜之中,感受到那份独属于秋日的宁静与美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长》是宋代诗人张玉娘所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左右,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在这个时期,诗人生长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身处在一个繁华而略带忧伤的江南水乡环境。张玉娘的父亲是一位正直的官员,她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熏陶。
在张玉娘的成长过程中,宋金战争不断,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这使她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她的诗篇反映了她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在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年轻女子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她在那个特殊时期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