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塘叔赏芙蓉韵
自携败册小窗开,三十头颅四十来。
闲日诗书真足味,薰天富贵只飞灰。
怜渠每吸醋三斗,输我清余水一杯。
何似山翁醉花下,安排笾豆洗樽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一人悠闲地在小屋里翻看古籍,已年至中年。闲暇时光品味诗书真的令人陶醉,那些富丽堂皇的生活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空。同情他们每日都要吸醋三斗,相比之下我的清净生活就像品一杯清水。何不像山里的老者一样在花下醉饮,备上一些菜肴洗净酒杯呢。
去完善
释义
1. 南塘:代指水乡之地。
2. 叔:对父亲的兄弟的尊称。
3. 芙蓉:荷花。
4. 和:唱和,这里是作诗回应的意思。
5. 小窗:窗户小的房间,喻指简单的生活环境。
6. 三十头颅四十来:形容人年纪约在三十至四十岁之间。
7. 闲日:闲暇的日子。
8. 诗书:文学经典著作。
9. 真足味:非常有意义、有趣。
10. 薰天:形容权势很大,非常尊贵。
11. 飞灰:此处表示富贵荣华如烟云般容易消散。
12. 怜渠:可怜他们,指那些追求功名的人。
13. 醋三斗:比喻指疯狂地争名夺利的行为。
14. 输我清余水一杯:言明自己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15. 何似山翁醉花下:意指为何不像在山野之间的老者一样沉醉于花下。
16. 笾豆: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的器皿。
17. 洗樽罍:清洗盛酒的器具,准备畅饮。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自携败册小窗开”开篇,展现出其执着于文学研究的态度。紧接着的“三十头颅四十来”透露出一种时间流逝、人生短暂的无奈,也反映出作者珍惜时光的精神风貌。在颔联中,诗人将“诗书”与“富贵”对立起来,强调自己的宁静致远,淡化世俗的繁华。接下来的“怜渠每吸醋三斗”(指杜甫)与“输我清余水一杯”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诗人的淡泊名利。最后两句,作者以“山翁醉花下”的形象比喻自己,并借“安排笾豆洗樽罍”传达出对未来生活的期许,颇有田园归隐之意。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词造诣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南塘叔赏芙蓉韵》是南宋末年诗人马廷鸾(1222-1289)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256年至1264年之间,当时马廷鸾担任江西南康知军、抚州知州等职。
在马廷鸾生活的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兵侵略的困境之中。作为一个爱国官员,马廷鸾曾力图抵抗金兵入侵,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派;在文学上则倡导复古主义,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功能。
在马廷鸾任江西南康知军的几年间,他目睹了当地百姓在金兵铁蹄下所遭受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在南康任职期间,他曾多次上疏朝廷,请求增兵固守,但都未被采纳。这一时期,他的诗词作品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和南塘叔赏芙蓉韵》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芙蓉花的美丽景象,通过赞美芙蓉花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热爱。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象背后,诗人也流露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