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氏勤有堂
世间义理尽无涯,桃李春风总一家。
最恨一般浮浅学,卖花担上漫看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世上道理无穷无尽,桃李春光总是同源。
最厌恶那些肤浅的知识,就像在卖花人的担子上随便看看花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书写作品标题。
2. 张氏:姓氏为张的家族。
3. 勤有堂:可能是该家族的厅堂名。
4. 世间义理:指社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道理。
5. 无涯:无边无际,无法穷尽。
6. 桃李春风:桃李代表学生,春风比喻教育的环境或氛围。
7. 一家:志同道合的一派。
8. 最恨:最讨厌。
9. 一般:相同;一类。
10. 浮浅学:肤浅、没有深度的学问。
11. 卖花担上:卖花人的挑担上。
12. 漫看:随便看,不认真对待。
去完善
赏析
赏析:马廷鸾在《题张氏勤有堂》中表达了对于世间义理的理解和态度。诗人将义理比作无尽的“桃李春风”,暗示其广泛深远的影响。而其中的“一家”则意味着义理无论形式如何,都是殊途同归的。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一些浮浅学习的反感,认为他们在卖花担上随意欣赏花朵,并没有真正理解和体验到义理的深度。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学识的严谨态度和对浮华现象的批判精神,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张氏勤有堂》是南宋诗人马廷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60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岌岌可危,蒙古铁骑南下侵扰,中原大地战火纷飞,民生疾苦。
马廷鸾作为南宋朝廷的一名官员,亲眼目睹了国家衰败、民不聊生的惨状。他曾多次上疏朝廷,建议改革政治,改善民生,但未能得到采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廷鸾对国家和民众的命运深感忧虑,于是创作了这首《题张氏勤有堂》,以此表达对勤劳持家、勉力奋进的百姓的敬意和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