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菖蒲于李叔翔
风饕雪虐岁峥嵘,寸草寒窗独宁馨。
长恐出山泉水浊,尘埃到汝失青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雪肆虐的季节里,万物凋零;在那寒冷的窗户旁,只有一簇小草独自安宁。我总是担心从山里流出的泉水会因受到污染而变浑浊,于是尘土沾染了你的绿意,失去了那份生机勃勃的青色。
去完善
释义
1. 风饕(tāo):狂风肆虐。这里形容环境的恶劣。
2. 雪虐(nuè):严寒的雪灾。
3. 峥嵘(zhēng róng):形容岁月艰难困苦。
4. 寸草寒窗:这里的“寸草”比喻菖蒲,“寒窗”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处境。
5. 宁馨(nìng xīn):原指美好的事物,这里用作动词,意即带给你美好。
6. 长恐:担忧,害怕。
7. 出山泉水:这里比喻菖蒲。出自《孟子·离娄上》:“孔子曰:‘登泰山而小天下,观于海而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8. 失青青:失去绿色,即失去生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求菖蒲于李叔翔》,是马廷鸾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菖蒲作为主题,表达了对于品格高洁、不随波逐流的向往与追求。首句“风饕雪虐岁峥嵘”描绘了严酷的自然环境,衬托出菖蒲在这种艰苦环境中生长的坚韧品质。接下来的“寸草寒窗独宁馨”则强调菖蒲在恶劣环境下依然能保持翠绿的形象,这寓意着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而后两句“长恐出山泉水浊,尘埃到汝失青青”则是从内心世界的担忧出发,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浑浊现象的忧虑。他担心如果菖蒲走出了山林,投入到了世俗社会的怀抱,那么它可能会被污染而失去原有的清澈和生机。这也揭示了诗人面对现实困扰时,坚持自己信仰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求菖蒲于李叔翔》是南宋时期诗人马廷鸾的一首描绘友情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257年,正值南宋末年,金朝已经灭亡,蒙古帝国日益壮大,中原大地正处于战乱的边缘。此时马廷鸾正担任左丞相,负责朝廷政务,对时事忧心忡忡。
在这一年里,马廷鸾与朋友李叔翔之间的友谊愈发深厚。李叔翔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两人志趣相投,常一起切磋学问、畅谈国事。一天,马廷鸾来到李叔翔家中拜访,发现他庭院中的菖蒲生长得茂盛,便向李叔翔请求移栽一些到自己的庭院。于是,李叔翔亲手挖了几株菖蒲赠送给马廷鸾。
这株菖蒲象征着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也寓含着马廷鸾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然而,此时的南宋王朝已经风雨飘摇,不久之后便将陷入蒙古铁骑的征服。马廷鸾虽然在诗中表达了希望逃离现实纷争的愿望,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历史的洪流,见证了南宋的覆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