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六日甲子
乘云伤往岁,甲子又今晨。
莫唱贞元曲,谁为宝庆人。
早霜明带月,寒菊艳争春。
敢睨昭陵柏,伪呵有鬼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
乘云伤往岁,甲子又今晨。
莫唱贞元曲,谁为宝庆人。
早霜明带月,寒菊艳争春。
敢睨昭陵柏,伪呵有鬼神。
译文:
回顾逝去的岁月,感慨万分;如今又是新的一年。不要再唱起贞元的歌曲,谁是那个来自宝庆的人呢?清冷的早晨,明亮的月光照在霜上,菊花争相开放,不畏寒冷,仿佛春天般艳丽。我大胆地看了眼昭陵的柏树,似乎能听到那遥远的呼唤和神秘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甲子:古代以天干地支相配纪年的一种方法,甲子是其中一年。
2. 贞元:唐朝时期的年号,这里用来代指过去的繁荣时期。
3. 宝庆:南宋时期的都城,位于现在浙江杭州一带。
4.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和王皇后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
5. 伪呵:假意叹息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甲子”作为主题,抒发了岁月流转、人事更迭的感慨。首联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中间两联则借咏叹历史人物和自然界的现象,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洞见。尾联借昭陵柏寓意忠良,表达了诗人的正直品质和对虚假行为的谴责。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厚重的历史感和人文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月二十六日甲子》是南宋末年诗人马廷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的十月二十六日。
在这个时期,马廷鸾已步入晚年,曾任国子祭酒、吏部尚书等职,但因反对权臣史弥远而遭到排挤,被降为江西路安抚使。这首诗正是在他闲居江西时所作。
当时,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之际,北方金朝对南宋不断发动进攻,国内政治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种背景下,马廷鸾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士大夫,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这首诗反映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