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拜屺瞻墓有感

标题包含
拜屺瞻墓有感
我走金塘十五年,新年六十意凄然。 扶藜策蹇趋庐下,洗盏将雏拜影前。 蠹化不妨松饮露,凤栖犹拟柏参天。 微吟缓步沧江晚,一抹青山落照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马廷鸾(1220年-1306年),字翔仲,号碧梧居士,江西乐平人。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历任尚书左司郎中、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 马廷鸾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已经离开故乡15年了,如今新年的到来让我感觉到了60岁的凄凉。我拄着拐杖,骑着跛脚的马来到了我的老家,洗净杯子,抱着孩子向着我的影子叩拜。虽然我已经老态龙钟,但是我还是可以像松鹤一样喝到露水,就像凤凰一样准备在柏树上飞翔。我慢慢地在江边走着,一边吟唱着诗歌,看到那远处的青山和夕阳映照在一起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金塘:地名,位于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此处为诗人十五年的寓居之地。 2. 扶藜策蹇:形容出行时的装备,藜为手杖,策蹇指用鞭子驱赶驴车。 3. 洗盏将雏:洗盏意为清洗酒具,准备酒水;将雏意为带领子女。 4. 蠹化:指木虫化成蝶的过程。 5. 凤栖:凤凰栖息之意。 6. 参天:耸立天空,高耸入云。 7. 微吟缓步:轻声吟咏,慢慢行走。 8. 沧江:水色青苍的江河,泛指江水。 9. 一抹:一片,一道。 10. 落照:夕阳余晖。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诗人向明遗民画家顾炎武(字屺瞻)墓拜祭的诗。诗歌以诗人自身的境遇及情感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感人至深的拜祭画面。诗人在多年的漂泊生活后,来到顾炎武墓前,表达出自己对故人的怀念之情。“扶藜策蹇趋庐下,洗盏将雏拜影前”,描述了诗人历经艰辛来到顾炎武墓前祭拜的情景。诗人把顾炎武比作了松树与凤凰,赞美了他的品德和成就。最后一句“微吟缓步沧江晚,一抹青山落照边”描绘出了诗人凭吊时的深沉心情。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刻画,表达出了诗人对顾炎武深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拜屺瞻墓有感》是南宋末年文人马廷鸾所作的一首悼念亡友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末元初,即公元1264年至1294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马廷鸾经历了南宋的灭亡和元朝的建立。他曾在南宋朝廷担任官职,但在宋朝灭亡后,因为不愿侍奉元朝而辞官回乡。在这段岁月里,他与亡友屺瞻关系甚密,两人共同度过了许多时光。屺瞻去世后,马廷鸾为悼念这位挚友,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在宋末元初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一方面,南宋朝廷腐朽不堪,外患频仍;另一方面,元朝统治者对汉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摧残。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文人墨客们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家园,只能在诗歌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马廷鸾在诗中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他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与屺瞻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屺瞻离世后自己的孤独与悲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与亡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还展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们面对家国破碎、生离死别时的无奈与哀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