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张逸人

标题包含
送张逸人
自说归山人事赊,素琴丹灶是生涯。 床头残药鼠偷尽,溪上破门风摆斜。 石井晴垂青葛叶,竹篱荒映白茅花。 遥知此去应稀出,独卧晴窗梦晓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己表示想回归山林生活,简单质朴的日常就是弹琴炼丹。 床边的剩余药材被老鼠吃光,小溪上的破旧木门在风中摇摇欲坠。 石头砌成的井边长满青葛叶,竹子编织的篱笆旁开满白色的茅草花。 从这里可以预见今后应少有外出,独自一人在晴朗的窗户下梦见朝霞。
去完善
释义
1. 赊:这里指距离远或者时间长。 2. 素琴:不加雕饰的琴,这里表示张逸人的生活简朴。 3. 丹灶:炼丹的炉灶,这里表示张逸人研究道教养生之术。 4. 鼠偷尽:老鼠把药吃掉,意味着药物保存不当或放置时间过长。 5. 破门:破旧的门,表示张逸人的生活条件简陋。 6. 石井:这里指井口有石头覆盖的水井。 7. 青葛叶:绿色的藤蔓叶子。 8. 竹篱:竹子编织的篱笆。 9. 白茅花:白色的茅草花。 10. 晓霞:清晨的彩霞。
去完善
赏析
罗邺的《送张逸人》描绘了隐士张逸人的生活情景,通过一系列生动、具象的细节,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心境。诗人以娓娓道来的笔触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张逸人的山中世界,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他那恬静而简朴的生活。 诗的前两句“自说归山人事赊,素琴丹灶是生涯”,点明了主人公张逸人的身份和生活态度。他淡薄名利,向往自然,远离世俗纷扰,弹琴炼丹就是他的生活。其中,“素琴”象征清静脱俗的心境,“丹灶”则暗示他对长生不老的热衷追求。这样的生活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也让读者感受到了隐逸生活的魅力。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渲染了张逸人山居环境的清幽和寂寥:“床头残药鼠偷尽,溪上破门风摆斜。石井晴垂青葛叶,竹篱荒映白茅花。”这些句子充满了具体而微的画面感,唤起读者无尽的想象。老鼠偷走床头的药物,凸显了山居的清冷;破旧的门前风吹摆斜,形象地展示出与尘世隔绝的氛围。同时,“石井晴垂青葛叶,竹篱荒映白茅花”则通过对青葛叶和白茅花的描绘,展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使人心旷神怡。 最后两句“遥知此去应稀出,独卧晴窗梦晓霞”,诗意陡转,似乎在预言张逸人未来的命运。即使环境如此美好,这位隐士仍可能会孤独终老,但他的心境却依然宁静如常。诗人并没有对这种生活进行直接的评判,而是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和感悟。通过这首诗,罗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超脱尘世的隐士形象,让人们不禁反思现实生活与理想境界之间的关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的《送张逸人》创作于晚唐时期,大致在公元850年左右。这一时期,唐朝国力日渐衰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罗邺也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波折。 罗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慨。在《送张逸人》这首诗中,罗邺表达了对友人张逸人的深厚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在这首诗中,罗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张逸人的形象,通过对张逸人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对比张逸人的生活和自己的处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这首诗反映了晚唐时期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