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沧浪峡

标题包含
题沧浪峡
门向红尘日日开,入门襟袖远尘埃。 暗香惹步涧花发,晚景逼簷溪鸟回。 不为市朝行路近,有谁车马看山来。 可怜严子持竿处,云水终年锁绿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天敞开的大门面对繁华世界,进入这扇门就能远离世俗尘埃。 山谷中淡雅的香气吸引着人们前行,夜晚时分鸟儿在屋檐下栖息。 这里离喧嚣的市场和官署很远,很少有人会驱车前来赏景。 可叹的是当年严子陵垂钓的地方,如今被云雾缭绕、溪水环绕,青苔满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红尘:指繁华的世俗世界。 2. 襟袖:这里代指衣襟和衣袖,借指人的身份地位。 3. 暗香:指幽香的芬芳气息。 4. 涧花:指在山涧边生长的花朵。 5. 晚景:指夕阳下的景色。 6. 簷:同“檐”,屋顶伸出的部分。 7. 溪鸟:生活在溪流边的鸟类。 8. 市朝:都市,朝廷。这里指世俗名利之地。 9. 车马:形容达官贵人的出行。 10. 看山:欣赏山水美景。 11. 严子: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的隐士,钓鱼隐居在富春江畔。这里以严光比喻诗人自己的隐逸之志。 12. 持竿:指严光的垂钓行为。 13. 云水:云雾和水流,这里形容隐逸生活的恬静与超脱。 14. 绿苔:绿色苔藓,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这里借指隐居生活的清幽环境。
去完善
赏析
罗邺的这首《题沧浪峡》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山水画卷。首联“门向红尘日日开,入门襟袖远尘埃”,诗人以门作为切入点,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界。通过将门朝向繁华的红尘世界敞开,与踏入门内便可摆脱世俗纷扰形成对比,突显出诗人的超脱心境和对自然的向往。 颔联“暗香惹步涧花发,晚景逼簷溪鸟回”,写景生动细腻。从涧花的芳香引发诗人的脚步,到傍晚时分溪鸟归巢的景象,都展现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其中“逼簷”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溪鸟归巢时紧贴屋檐飞行的情景,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颈联“不为市朝行路近,有谁车马看山来”,诗人以超脱的姿态表达了对世俗的热闹无动于心,同时也暗含了在山间生活的人们对于城市繁华的无动于衷。这一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隐逸山林的理想。 尾联“可怜严子持竿处,云水终年锁绿苔”,诗人借用了严光的典故,表达了对自己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诗人眼中,严光隐居垂钓的地方虽然被云水和绿苔常年封锁,却更显得超凡脱俗,令人向往。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沧浪峡的美景和诗人的隐逸心态,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题沧浪峡》是晚唐诗人罗邺所作。诗云:“一径入溪色,两山横翠微。鱼争萍叶聚,鹤和柳丝飞。古路随黄叶,晴峦带夕晖。梁洲秋浪远,谁处是渔矶?”通过描绘沧浪峡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纷扰的超脱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晚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发,民生疾苦。罗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生活道路也颇为曲折。据《唐诗纪事》记载,罗邺曾与杜荀鹤、张乔等人共同游学长安,并结识了郑谷等诗友。然而,他屡试不第,一度潦倒江湖。罗邺在艰难生活中始终保持高尚情操,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罗邺游历江南时经过沧浪峡所感而发。当时,江南地区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较为繁荣,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在此地流连。罗邺作为一位才子,同样为江南美景所吸引,来到沧浪峡游览。在这里,他看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不禁触发了心中的诗情画意,遂以诗篇记录了当时的所见所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