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东川顾尚书
轻财重义真公子,长策沈机继武侯。
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三蜀尽无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轻财重义:指轻视钱财而重视道义的品质。
2. 真公子:这里指的是东川顾尚书的形象。
3. 长策沈机:形容有深谋远虑的策略和谋略。
4. 继武侯:这里指的是继承诸葛亮智慧的含义。
5. 龙节: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仪仗用品,这里用来比喻顾尚书的尊贵地位。
6. 三蜀:古代的蜀郡、广汉郡和犍为郡,这里泛指蜀地。
7. 可怜:表示同情或关爱。
去完善
赏析
罗邺的这首《上东川顾尚书》赞美了顾尚书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首句“轻财重义真公子”描绘出顾尚书的品质,他视金钱如粪土,重视道义和担当。接下来的“长策沈机继武侯”则进一步强调了顾尚书在军事谋略上的造诣,他的智谋可以媲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武侯)。
接下来的“龙节坐持兵十万”描述了顾尚书的统帅之才,他在军中威望崇高,指挥着十万的士兵,表现出其强大的军事领导力。最后的“可怜三蜀尽无忧”则是说在顾尚书的领导下,三蜀之地的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没有了战争的忧虑和恐惧。
整首诗通过对顾尚书品质的描绘、军事智慧的赞美以及他的统帅才能的颂扬,展现了罗邺对其高度的敬意和赞赏。同时,诗人也借这首诗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美好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东川顾尚书》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45年前后,也就是唐武宗会昌年间。在这个时期,唐朝经历了“会昌中兴”的短暂繁荣,但同时也面临着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等问题。
罗邺本人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曾任监察御史,后因病辞官,寓居江左,以诗歌为寄托,抒发内心的情感。他在诗中以劝诫的口吻表达了对顾尚书的期望,希望他能像历史上的名臣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诗歌中,罗邺通过对古代贤臣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他期望顾尚书能够借鉴古人的智慧,治理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然而,现实中的顾尚书并未实现他的期望,这也反映了罗邺对这个时代的失望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