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东归
年年春色独怀羞,彊向东归懒举头。
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年春天景色依旧,我却独自心怀羞愧,因为家在东边却懒得抬头去看。别说回到家就容易,世间多少事情让人发愁。
去完善
释义
《落第东归》注释如下:
1. 落第:指科举考试失败。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文人取得功名的重要途径。如果未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就被称为“落第”。
2. 东归:诗人从京城回到家乡。在中国古代,东方常常代表家乡的方向。
3. 年年春色独怀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每次春天来临时都会想起自己的科举失利,感到羞愧难当。
4. 彊(jiàng):勉强,这里是表示无奈的意思。
5. 懒举头:诗人形容自己无精打采,不愿抬头看向东方,即回家乡的方向。
6. 莫道还家便容易:这句诗意味着诗人认为虽然回到了家,但并不意味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面对和解决。
7. 人间多少事堪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压力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罗邺科举失利后的失落和无奈心情。首句“年年春色独怀羞”中,诗人以春色的盛开来反衬自己屡屡落第的羞愧,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第二句“彊向东归懒举头”则是描绘诗人因为科场的失意而心灰意冷,即使回到家乡也不愿意抬头面对家乡的风景。
紧接着第三句“莫道还家便容易”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他告诉人们不要认为回到故乡就容易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最后一句“人间多少事堪愁”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科举失利的忧愁,同时也揭示了人间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种种困苦和烦恼。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实无华,却展现了诗人深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的《落第东归》创作于晚唐时期,大致在公元850年左右。这一时期,唐朝国力日渐衰弱,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罗邺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度过了他的一生。
罗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的人生际遇却并不顺利。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名落孙山,这使得他的生活更加艰难。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四处奔波,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人生阅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他创作的这首《落第东归》中,罗邺以自己落榜后的心境为背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对沿途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他内心的失落与无奈。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罗邺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