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钟陵崔大夫罢镇攀随再经匡庐寺宿

标题包含
钟陵崔大夫罢镇攀随再经匡庐寺宿
一抛文战学从公,两逐旌旗宿梵宫。 酒醒月移窗影畔,夜凉身在水声中。 侯门聚散真如梦,花界登临转悟空。 明发不堪山下路,几程愁雨又愁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 一抛文战学从公,两逐旌旗宿梵宫。 酒醒月移窗影畔,夜凉身在水声中。 侯门聚散真如梦,花界登临转悟空。 明发不堪山下路,几程愁雨又愁风。 译文: 一心投入学习,跟随众人追求真理,无数次在庙宇中度过夜晚。 酒醉醒来,月光已经移至窗户旁,夜深时只听到水声回荡。 相聚离别如同梦境,登高望远心中却逐渐放下执着。 清晨出发走在山下的路上,沿途担忧阴雨与疾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钟陵: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北的进贤县。 2. 大夫:古代官职名称,此指崔大夫。 3. 罢镇:结束镇守的职务。罢,停止。镇,驻防。 4. 攀随:追随、依附。 5. 再经:第二次经过。 6. 匡庐寺:位于江西庐山。 7. 宿:住宿、过夜。 8. 文战:科举考试。 9. 从公:跟随公务。 10. 两逐:两次追随。 11. 旌旗:此处代指军队。 12. 梵宫:佛教寺庙。 13. 月移:月亮移动。 14. 窗影畔:窗户的影子旁边。畔,旁边。 15. 水声:水流的声音。 16. 侯门:达官贵人的宅第。 17. 聚散:聚集与分散,比喻人生的离合。 18. 花界:繁花似锦的境界。 19. 登临:登山临水。 20. 转悟:渐渐领悟。 21. 空:佛教用语,指一切皆空、万物无常的境地。 22. 明发:黎明时分。 23. 山下路:山下的道路。 24. 几程:几段路程。 25. 愁雨:因下雨而感到忧愁。 26. 愁风:因刮风而感到忧愁。
去完善
赏析
《钟陵崔大夫罢镇攀随再经匡庐寺宿》是晚唐诗人罗邺的一首诗歌。诗人在庐山匡庐寺住宿时,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和心情。首联表达了自己放弃文墨战场,追随崔大夫镇守边关的心情;颔联以月色、水声展现深夜山寺的清幽与宁静;颈联感叹世事如梦幻泡影,变化无常;尾联则担忧未来的行程可能充满风雨。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是唐朝的诗人,他生活在公元875年至946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唐朝末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罗邺的诗以描绘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表现人生痛苦见长,他讽刺现实,关心百姓疾苦,因此他的诗在当时广为传颂。 这首《钟陵崔大夫罢镇攀随再经匡庐寺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钟陵崔大夫罢镇"是指崔大夫在钟陵镇(今江西南昌)被罢免职务的事件,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官员的任免频繁。"攀随再经匡庐寺宿"则表达了诗人再次经过庐山庙宇时的心情。 结合以上背景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这首诗是在唐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波折,如朋友的离任、职务的变动等。他在这一时期深入观察社会现象,关心民生疾苦,反映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